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

21.08.2017  09:52

  8月19日下午,连绵阴雨的拉萨短暂放晴。

  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拉萨部,参加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仪式的科研人员、青年学生和保障人员全体沸腾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启动仪式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宣布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

   将走进“亚洲水塔”的核心阿里地区

  五支科考分队、上百名科研人员在拉萨集结,将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河湖源综合科考。这是继“江湖源”之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2017年实施的第二个考察计划。

  “青藏高原的变暖幅度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将会怎样威胁‘亚洲水塔’?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变化过程,提出应对方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院士介绍,此次“河湖源”科考队将走进“亚洲水塔”的核心地带阿里地区。

  阿里地区是亚洲几条大河的发源地: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象泉河流入印度河;马泉河下游为雅鲁藏布江;孔雀河流入尼泊尔,注入恒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源区统称为“三河源”。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我们要在雅江源头杰玛央宗冰川的末端,建立一个大本营,对冰川物质平衡、冰川融水以及雅江上游的径流进行详细观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邬光剑是本次河湖源科考“冰川分队”队长,他们这次主要围绕杰玛央宗、纳木那尼和古里雅三大冰川区开展野外工作。

  除了考察冰川与环境变化,各科考分队还将分别考察“河湖源”湖泊河流与环境变化、流域水文气象、土地资源变化与区域发展,以及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

  年内,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还计划实施中巴经济走廊综合科学考察和南亚陆路通道综合科学考察。

   涉及泛第三极地区的5个区域

  “由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展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即将启动,标志着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启动仪式上说。

  从刘延东副总理手中接过“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旗帜”,“总队长”姚檀栋感到肩负的使命又重了些。

  “习总书记从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大势的判断提出了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科学目标。”在姚檀栋看来,由中科院组织实施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上升到国家层面了。特别是“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对青藏高原上的所有中国科学家提出了领跑世界和服务于全人类的要求。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向东西南北不同方向辐散,涵盖青藏高原、帕米尔、兴都库什、伊朗高原、高加索、喀尔巴阡等山脉,面积约2000万平方公里,姚檀栋称之为泛第三极地区。“这一区域也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与全球30多亿人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有关,‘亚洲水塔’是亚洲人民的生命塔。

  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第一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是一次科学大发现,那么时隔近半个世纪,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则以揭示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为科学目标,涉及泛第三极地区的5个综合考察研究区域,预计为期10年。

  姚檀栋介绍,考察区分别为亚洲水塔区,包括江湖源区、河湖源区、一江两河区、羌塘高原、阿里荒漠带、喀喇昆仑—西昆仑区、藏东南区;喜马拉雅跨境区,包括喜马拉雅山、边境区及印占区、南亚经济走廊;横断山高山峡谷区,包括三江源、三江流域及横断山区、东南亚跨境区;祁连山—阿尔金生态脆弱区,包括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天山—帕米尔大湖源区,包括中巴经济走廊、帕米尔区、西天山区。

  在已有的遥感飞机、飞艇、无人机、无人船等基础上,姚檀栋希望将来能发射第三极环境卫星,实现对第三极生态、环境、资源、灾害等过程的大范围、多尺度、系统化、常态化监测,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精准数据。(记者杨雪)

编辑: 邹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