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气象台长会在广州召开

14.10.2014  16:23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省(区、市)气象台工作交流,共同促进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10月9-10日,国家气象中心、广东省局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气象台长会议在广州召开。国家气象中心主任毕宝贵、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副司长王东法、预报与网络司副司长刘勇、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邹建军和刘锦銮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魏丽主持了开幕式。各区域气象中心、省(区、市)、香港天文台、计划单列市气象台台长及管理人员,以及中国气象局减灾司、预报与网络司、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的60余位代表参会。

  全国气象台长会议是交流、合作、共享的一个重要平台。过去十年,该平台在加强国家级与省级、省级气象台之间的联动响应、业务合作、技术开发、队伍建设以及共同发展天气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会议的重点是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气象中心和各省(区、市)在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数值天气预报及其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现代天气业务的发展。

  国家气象中心毕宝贵主任在致辞中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认识业务现代化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气象台长是力量具体负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发展的最关键力量。推进天气业务现代化建设义不容辞,考虑如何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更好的满足业务需求,是气象台长职责。二是要积极参与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为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提供保障。要强化前段业务基础能力,为后端改革提供一些产品。调整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三是要提高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业务水平,这是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核心的一条。四是要通过现代化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培养现代化预报人才。未来天气预报更多的是在软方面的现代化。这一块必须依靠科技。气象台长还肩负着预报员培养的职责。要求我们预报员能向下延伸,天气预报作准之外跟客户多沟通,提出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这是未来预报员的一个转向。

  广东省局副局长邹建军在会上感谢了汛期气象预报服务中国家气象中心对广东的指导和各省气象台对广东的帮助。他指出广东省气象局是全国气象现代化试点省,借此机遇进一步深化气象业务科技管理体制,提升了广东现代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深化业务管理体制,构建“监测在线、产品精细、信息通用、流程简约、人员精练”的一体化业务体系。构建气象科技自主创新机制,完善高级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专业技术总师制度、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扶持制度,实施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建设计划和百名英才助推计划。健全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机制,依托气象部门雷电野外试验基地等资源,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机制。力求通过这些改革,实现气象预报预警的精准度和提前量显著提升,气象科技创新水平和驱动预报技术发展的能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经过交流和研讨,势必将充分发挥好气象台长的带头作用,勇担责任,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加强国家级和省级数值预报和集合预报技术的业务应用,稳步推动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国家级与省级、省级之间的协同发展,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