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参加下月举办的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 梅州文化产业筹备“比武招亲”

24.04.2015  10:53
梅州文化产业筹备比武招亲


我市雕刻艺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有石雕、木雕、根雕,还有新兴的“微艺术”——蛋雕。它巧妙地在蛋壳中“植入”文化元素,令人耳目一新。  (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要把灯笼换成红色,红色才是客家人常用的灯笼!”“展品要选出特色”……近日,客家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市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创会常务副会长钟曼红异常忙碌,在一个上午的采访中,她的电话响个不停。她告诉记者,她正在全力以赴筹备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参展事宜。

  作为全国文化盛事,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将于下月举办,届时,我市将组团参加。相较于往年,今年我市企业参展积极性更高,展品种类更丰富,更具特色。而这一切都彰显着我市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产品种类更丰富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市不仅文化企业数量日益增多,而且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广东汉剧的实物产品较为单一,以碟片为主,从去年开始,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开始开发汉剧衍生品。“目前,我们开发有汉剧特色的鼠标垫、杯子、餐具、文具等系列产品。”广东汉剧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航说,在去年第二届客家文博会正式推出汉剧衍生品后,不少市民开始上门求购汉剧衍生品,今年该院加大力度开发产品试水深圳文博会。

  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开发文化产品只是我市文化创意产品更趋多元的其中一个缩影。目前,经过“头脑风暴”融入文化元素的产品遍布各行各业,如柚子造型的茶叶罐、围龙屋造型的茶具等。“产品更多元,说明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好,有越来越多产品可以拿出手比拼。”钟曼红说。

  客家文博品牌更响亮

  我市不仅文化企业、文创产品越来越多,而且还形成了“客家文博”的品牌,让本土文化企业“不出门”就能与来自祖国各地的文化企业相互交流、碰撞,“取其精华”,为我市文化产品走向国家级文化展会提供了助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在去年11月举办的第二届客家文博会上,丰顺展出了系列丰顺石作品,这一展出也让丰顺石赢得了极大的关注。

  “丰顺叶腊石是近年来被发现的后起之秀。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一些识货的浙江、福州石商以工业用料为名在丰顺汤西取石购石,而直到近几年,梅州市民和商家才逐渐接触和投资这个石种。去年在第二届客家文博会上,可以说是在普通市民中‘一炮打响’,会后我们接到了很多求购电话。”丰顺石行的彭柏华说,在客家文博会的成功促成了石行参加本届深圳文博会。

  “文化产业要多交流才能相互促进,我市举办客家文博会这样的文化盛事对本地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钟曼红说,在文博会上与不同地区的创意碰撞,一些公司已根据客户反馈开发了不同产品。

  积极备战深圳文博会

  在2013年的深圳文博会上我市以“非遗”展示为主,那是我市第一次参展深圳文博会,此前一直以参观学习为主;2014年我市组团参加深圳文博会,产品趋向多元,包括客家服饰、陶瓷、客语动漫等。

  今年,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开展在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团参加,而参展展品在多元化之余更具特色。

  “去年,我市组织参加了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据不完全统计,在5天展览期间,梅州馆共接待观众约20至30万人次,产品销售额达200至300万元,产品订单约400万元。同时,优秀的组织工作也获得了深圳文博会组委会认同,获得了深圳文博会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市文广新局的相关负责人说,今年5月14日至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将举办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在有了前两届的成功经验后,今年各企业的参展积极性较高,早早就提前准备产品参展。

  “这次展位面积达232平方米,目前,招商工作正在积极有序进行,我们将通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选精,选出有梅州特色的产品参展,让外面的人更了解梅州。”同时负责梅州团招商的钟曼红说,将有茶叶类、陶瓷类、服饰类、艺术衍生品等不同类别的企业参会。去年我市在深圳文博会“客味”浓郁的特色场馆吸引了诸多观众的注意力,今年我市展馆将延续去年的设计风格,在灰瓦白墙上点缀客家饰品凸出“客味”,配合展馆里的广东汉剧、汉乐、客家山歌等节目,营造出浓厚的客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