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打造“双创”乐土

17.03.2017  15:22

  □江门日报记者/赵可义通讯员/人社宣

  近年来,江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将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的重要抓手,引资与引智并重,在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及项目引进等方面均取得有效突破。近期,根据省自创办《2016年全省各地市创新驱动发展近期重点工作任务监测评估报告》的初步数据显示,江门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价结果在珠三角位列第五,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人才竞争优势得到增强。

  1、有哪些新举措?

  创新机制,构建人才工作新格局

  我市成立了由地级市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及其他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提升组织架构规格,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加强人才工作考核,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内容。

  我市出台实施“人才强市十四条”和10项配套政策,将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幅提升至1.6亿元/年以上;制定以用为本、操作灵活的人才认定(评定)机制,通过领军人才资助、留学归国人员资助、博士后补贴、高层次人才安居、人才绿卡等丰富的待遇、资助项目,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支持博士后等青年拔尖人才创新创业,培育包括名师、名医、名家、高技能人才在内的本土人才,并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人才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资助。

  搭建载体,打造人才发展主平台

  我市以高标准建设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为抓手,打造“博士后人才城”。建设面积达57万平方米的高新创智城,打造集“培养、苗圃、育成、加速器”于一体的博士后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23.5亿元,其中博士后“双创园”(珠西先进产业优秀人才创业创新园)由省、市、区(江门高新区)共同投入600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打造“人才大厦”是另一重要举措。建设“江门市博士后创客空间”;购置一批人才公寓供博士后免费使用。其中,江海碧桂园人才公寓134套,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

  2、有哪些成绩?

  实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零”的突破

  去年全市新增入选、引进国家级项目6个(人),新增入选省级人才项目64个(人)。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带着能源科技、环保和大数据处理等项目到江门创新创业,实现了江门市“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零”的突破。海归博士后李阳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是江门市首名入选该项目的高层次人才。我市新增两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总人数增至50名,分布在企业、高校和医疗教育等行业部门。

  在站博士后取得丰硕科研成果

  目前全市在站博士后11人。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彭晔申请到发明专利3项,其目前作为主要负责人从事锂电池原料提取工艺研究,为企业开辟新的业务方向;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博士后李征征从事废电池中锂有效回收研究,研究成果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博士后邓向亮代表公司参加国际免疫学术大会、中国化学会多糖研讨会,共发表会议论文4篇,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多糖免疫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挂职博士后成绩有亮点

  江门市从国内高校遴选5名博士后到下辖市(区)挂任副市(区)长职务。其中,江海区副区长于琦博士后负责的“南岸印迹”工业遗产项目建设,实现了潮人径(江海段)贯通;新会区副区长张斌博士后制定发展规划,加快了新会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新会区副区长周传艳博士后推动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并通过了省级评审;鹤山市副市长段华伟博士后负责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鹤山)分中心建设,指导鹤山科技企业申报省、市相关科技项目,获得科技专项资金500多万元;恩平市副市长李博博士后组织新增引进了机械装备制造组团项目3个,计划投资总额达到1.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