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召开:镇街公立医院要加快转型,不能再“等靠要”

05.03.2019  04:02

记者从今天(3月4日)召开的2019年全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市卫生健康局将加快推进镇街公立医院向特色专科医院等方向转型;创新医联体模式,参照深圳罗湖医改模式,以横沥、中堂、石碣为试点,探索新的医联体管理模式。

△鼓励镇街公立医院向特色专科医院等方向转型

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张亚林指出,我市部分镇街公立医院定位不清,具体来说,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便利性和可及性上有优势,三级医院和区域中心医院在技术和质量等方面有优势,而夹在中间的部分镇街公立医院仍然存在定位不清、服务能力薄弱、医疗资源闲置等突出问题,部分医院甚至面临着生存困境,但转型发展意识仍然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十分普遍。

因此,如何有效盘活镇街(园区)医疗卫生资源,促进镇街公立医院优化、转型和协调发展,减少无效低端供给,切实提高医疗供给质量和效率,迫在眉睫。

因此,2018年,我市推进了镇街公立医院供给侧改革,组织公立医院内部论证,研究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比如,支持洪梅医院向医养结合方向发展,厚街医院向市应急医院发展,石碣医院与市人民医院签约共建医联体,创建骨科特色专科医院。

张亚林认为,今年,镇街公立医院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加快转型,根据区域性差异,错位发展。市卫生健康局鼓励和支持它们向区域中心医院、特色专科医院、医养结合型医院等方向发展,探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度融合发展。

参照深圳罗湖医改经验,探索医联体新模式

近两年,我市在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目前33个镇街(园区)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全市共92家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组建,建成医联体74个,但紧密型医联体(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医联体)只有1个。

张亚林指出,我市部分医联体联而不合,紧密性不强;部分专科联盟为成立而成立,实质性工作开展不多。

主要原因是医联体的建设机制仍无明显突破,医联体内部未真正实现 ‘三通’(人员互通、资源互通和医疗互通)。”张亚林表示,接下来,市卫生健康局会将紧密型医联体作为医联体建设的方向,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探索医保基金在医联体内部实行总额付费结余留用、共享的方式。

具体做法上,市卫生健康局正以横沥、中堂、石碣三个镇为试点,参照深圳罗湖医改经验,探索“紧密型+按人头付费+现代管理”的医联体管理模式。比如,在医联体内部实行人财物统一调配和管理,借鉴“总额包干、节余留用”的医保付费方式,促使合理诊查,降低成本,积极做好居民的预防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工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市卫生健康局局长叶向阳表示,今年是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东莞的关键一年,该局正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度,加强对门诊、急诊、药学、医技等重点部门和医疗技术、医院感染等重点环节的管理,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加快构建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相适应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全媒体记者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