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广东篇】引领基层治理 “东进”的龙岗探索
“社区民生大盆菜”专家评审环节。
龙岗“社区民生大盆菜”广受好评。
近期,对于龙岗区民政局而言,有两件颇受关注的大事。
一个是《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年)》正式发布,这意味着起于今年初的东进战略从蓝图走入施工图。方案强调“要补齐东部地区民生短板,增加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让广大市民切实分享到东进战略带来的实惠。”
另一个是“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参加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联席评审会。
龙岗区,深圳东北部一个产业大区,人口约400万,2015年GDP达2636.8亿元,增长10.5%,增速全市第一;今年一季度,该区GDP达646.58亿元,增长14%,增速再次位居全市第一。
在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怎样夯实基层治理,开创社会建设新格局?如何实现共享发展?这是摆在龙岗区面前一道现实命题。
龙岗区民政局作为创新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部门,他们初步明确了自己的东进“施工图”:那就是以“四个全面”思想为指导,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社区治理为核心,在全市乃至全国继续完善探索“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走出一条社区治理新路径,激发基层活力,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数据显示:龙岗“社区民生大盆菜”去年实施了四批3209个项目,总投入4.17亿元。今年计划投入3.18亿元,首批投入1.13亿元,目前902个项目已经实施。老百姓普遍反映,“社区民生大盆菜”不仅解决了他们“急、困、难”等问题;而且让他们有了当家作主的感受。 ●撰文/摄影:陶清清 钟长春 高鹏
初心
改变“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困局
“社区民生大盆菜”为何诞生在龙岗?龙岗是怎么想到这项改革的?
一个新情况是,近年来,为强化民生服务做了大量工作,但很多时候是工作没少做,社区居民认同感、参与度却不高,“政府买了单、群众不买账”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做民生工作的方式方法,是一种传统的“由上而下”模式,“政府配菜”,看上去很丰富,却不是百姓想吃的,作为受惠主体的群众,事前不知、事中不晓、事后不觉,政府往往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买不到一个“好”字。
如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落实落细?答案在基层,基层政府必须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推进基层治理,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诉求。
“为改变这种状况,让老百姓能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们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在2015年推出了‘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龙岗区委书记冯现学说。
2014年底,龙岗区民政局通过民生实事公开征集问卷调查,抽取了2050个调查样本,发现群众反映照明、排水、消防以及环境乱差等老百姓身边的急事、难事问题占56%。事实上,以往民生实事是一种“由上而下”的办理模式,群众表达诉求渠道较少,政府往往抓大放小,资源配置不够精准,最后花费大量财政资金却买不到一个“好”字。为此,龙岗区下决心要改变这种尴尬现状。
“‘社区民生大盆菜’名称创意取自客家地区百姓逢年过节分享美好生活的方式,盆菜里不仅有山珍海味,也有萝卜青菜,百姓想吃什么就放什么、做什么。”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5年初,他们探索通过居民“点菜做菜”“政府买单”的方式,推出了首批“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没想到群众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效果非常好。随后,该区顺应老百姓的要求,陆续实施了四批3209个项目,总计投入经费4.17亿元。
探路
“点菜、定菜、做菜、评菜”凸显自治
康乐花园是老旧小区,缺乏煤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居民只能用瓶装煤气,甚至黑煤气,导致群众生活不便,安全隐患丛生。去年通过“社区民生大盆菜”圆满解决了这一民生“痛点”,该项目从居民提需求,到最后完工,只花了75天,效率非常高。
首先,康乐花园387位居民通过社区家园网、业主QQ群、微信群等方式,提出改造燃气管道的需求;其次,社区举行居民议事会票决,该项目获得全票通过;随后举行专家评审会,专家指出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政府出资50万用于公共管道建设,其余部分由居民自筹;接下来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项目经街道审定后报区“大盆菜”专责小组备案;区财政局15个工作日完成经费下拨;财政资金下拨后,居民在10天内自筹了近300万,用于自家管道与公共管道的连接;最后由横岗街道牵头,协调消防、住建、燃气等部门介入,鼓励社区居民全程参与、监督,推动项目顺利完工。
项目完工后,横岗街道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成员以及有关项目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获得100%的点赞。
事实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龙岗区已制定“大盆菜”暂行办法、专项经费实施细则,形成了一套标准化、可复制、易推广的操作流程。
经过反复试验,龙岗摸索出一条“社区民生大盆菜”的“方法论”,分别为点菜—定菜—做菜—评菜。
目前,龙岗“社区民生大盆菜”“居民点菜做菜”路径已经明确:“大盆菜”项目坚持在社区综合党委的领导下,由居委会负责在社区范围内广泛征集,项目的确定由社区和谐共建促进会(居民议事会)讨论票决,项目的审定由街道召集的专家论证团队进行评审,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主体确定为街道办事处。同时,龙岗鼓励有条件的社区自行组织实施项目,在制度层面上保证社区居民的“话语权”,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他们坚持“四个一”,打造标准化操作规程。去年以来,相继出台《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暂行办法》《龙岗区“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专项经费实施细则》,坚持在社区综合党委的领导下,由社区居委会主导,街道办作为项目实施的指导主体,对项目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形成了标准化的“一单、一方、一厨、一评”操作规程:“一单”指项目类型、名称,服务对象及需求实现清单化;“一方”指项目实施按程序制定详细方案,并按步骤落实;“一厨”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街道办的责任主体地位,分解责任到人,为“大盆菜”掌好厨;“一评”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过程监督,结束后做好整体评估,完善全程立体式监督体系,注重突出居民自治。
同时,龙岗形成了快速落地实施的机制,在坚持“专项核算”、“于法有据”、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坚持安全高效、流程从简,街道5个工作日必须完成审核并报区大盆菜专责小组备案,区财政局15个工作日完成经费下拨。“我们最大限度地保证大盆菜项目快速征集、快速决定、快速实施落地。”龙岗区相关负责人说。
最重要的是,龙岗还强化了全过程的监督评估。项目完成后,各街道办事处组织辖区“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项目专家等,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所有项目坚持“四公开”原则,即项目征集公开、确定公开、实施公开和效果公开,并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平湖街道甚至进一步细化监督,综合考评分数少于90分的要检讨并整改。
成效
“大盆菜”激发基层活力获全市推广
“‘社区民生大盆菜’补齐了民生短板、实现了共享发展。”南湾街道南龙社区综合党委书记陆国雄告诉记者。
龙岗“社区民生大盆菜”推出一年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不少社区基础设施得到夯实,生活环境得到提升,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南坑社区李大娘为大盆菜自编了打油诗:“社区民生大盆菜,改革项目人人爱。政府花钱来买单,居民自己做主张。自己选来自己定,自己做来自己品。急困难事全解决,和谐社区乐融融。”
厦村社区戴纳全老大爷,腿脚不便,几十年都没参加过社区活动,去年听说大盆菜项目,在点菜会那天早早来到现场,反映家门口路面雨天积水严重,通过大盆菜项目修好路后,老人家见人就夸大盆菜好吃。
今年1月,一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调研会在龙岗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对“社区民生大盆菜”高度关注和肯定,认为龙岗的探索一方面为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供给侧改革探索了新路径;另一方面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夯实基层基础探索了新方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林家彬巡视员认为,“大盆菜项目体现了基层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好地实现群众需求的导向。”中央党校李民教授评价,“大盆菜项目是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自治能力。”天津大学孙兰英教授指出,“大盆菜项目坚持社区党委的领导,由社区、居委会主导,社区内的各类主体协商互动,构建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探索基层民主协商治理方面创出了自己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龙岗“社区民生大盆菜”得到各方持续关注,荣获南方都市报“2015年度街坊口碑百件优秀民生实事十大金奖”,人民网评价该项目借市场之力激活社会治理。
2015年底,龙岗区民政局委托专业机构对“社区民生大盆菜“项目实施状况进行了评估,调查结果显示,78.0%的受访居民表示“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社区的生活环境”;79.1%的受访居民表示“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龙岗区“大盆菜”项目由深圳市政府发文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