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15篇海外署名文章 亲民语言传递中国温度
学习路上按: 5月7日,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动情回顾了毛岸英等先辈反法西斯的故事。自2014年3月国家主席在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题为《打开欧洲之门 携手共创繁荣》的署名文章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海外发表署名文章15篇。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与网友们一起回顾15篇文章的精彩内容。
叙述温情故事 朴实语言贴近当地受众
我曾看到两个故事:有位比利时人,从2004年起,一直在中国西南边陲指导当地农民种植咖啡豆脱贫致富。有位中国人,1990年来到比利时,用高超的医术,让众多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摘自《中欧友谊和合作:让生活越来越好》
17年前,我第一次访问了印度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家。那时候,印度正在推行经济改革,经济发展开始呈现新的生机。商业重镇孟买市井繁荣,“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声名鹊起,宝莱坞电影和瑜伽风靡世界。印度人民对未来充满憧憬,古老文明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17年后,我即将再次踏上这片令人向往的美丽土地。今天的印度,已经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大国,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和农业出口国。印度是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组织的成员,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印度故事”为人津津乐道。随着新政府上台执政,印度正吹起强劲的发展变革新风。印度人民信心倍增,国际社会对印度机遇充满期待。
——摘自《携手共创繁荣振兴的亚洲世纪》
2008年5月,中国四川省发生汶川特大地震。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在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市,有一群可爱的儿童自发组织起来,迎着南半球冬天的凛冽寒风,在街头演奏小提琴进行募捐。2011年2月,克赖斯特彻奇市也遭遇了地震灾害。听到这一不幸消息,中国国际救援队火速驰援参与救援工作,为搜救被困人员贡献了一份力量。在危难关头,尽管远隔重洋,但两国民众的心始终连在一起,这正是中新友谊的缩影和生动体现。
——摘自《共同描绘中新关系更加美好的未来》
引用当地谚语 拉近双方人民距离
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
——摘自《特殊的朋友 共赢的伙伴》
韩国有句俗语:“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中韩两国人民自古就是好邻居。带着对善邻的友好感情,我即将对美丽的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摘自《风好正扬帆》
在巴基斯坦,有这样一句乌尔都语诗歌:“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在我心目中,巴基斯坦就是这样一位好朋友。
——摘自《中巴人民友谊万岁》
发表署名文章 凸显海外传播新语态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经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自上任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在海外刊发了15篇署名文章,这15篇文章虽各有侧重,但都很好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关切,传递了中国的外交温度。
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驻新西兰前大使陈明明介绍,出访发表署名文章是一种国际上常见的做法,此前中国总理和副总理出访,经常在到访国的报刊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国家主席出访的时候,习惯做法是接受到访国媒体联合采访。习近平主席采取在访问国报刊上发表署名文章,这是一种创新。
陈明明认为,相对于联合采访,发表署名文章的效果更好。直接发表文章,将要讲的话直接印在报纸上,对方不会断章取义。
署名文章 | 发表时间 | 国家 | 媒体 |
2014.3.23 | 荷兰 | 《新鹿特丹商业报》 | |
2014.3.25 | 法国 | 《费加罗报》 | |
2014.3.28 | 德国 | 《法兰克福汇报》 | |
2014.3.29 | 比利时 | 《晚报》 | |
2014.7.3 | 韩国 | ||
2014.8.21 | 蒙古国 | ||
2014.9.10 | 塔吉克斯坦 | 《人民报》、“霍瓦尔”国家通讯社 | |
2014.9.14 | 马尔代夫 | 《今晚报》和太阳在线网 | |
2014.9.16 | 斯里兰卡 | 《每日新闻》报 | |
2014.9.17 | 印度 | ||
2014.11.14 | 澳大利亚 | 《澳金融评论报》 | |
2014.11.19 | 新西兰 | 《新西兰先驱报》 | |
2014.11.21 | 斐济 | ||
2015.4.19 | 巴基斯坦 | ||
2015.5.7 | 俄罗斯 | 《俄罗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