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首位台籍假释人员在莞矫正期满 欲返台为母扫墓

02.04.2015  09:25

昨天,许之游(化名)经过在厚街社区矫正,假释期满,法官正在与他交流。 通讯员供图

东莞中院构建港澳台罪犯适用假释的“东莞模式”获国台办等高度重视

东莞时间网讯 一年7个月的社区矫正结束后,52岁的台湾人许之游(化名)的假释期满。他完全自由了。

昨日上午,在台商大厦,面对记者的许之游说,希望能尽快返回台湾,赶在清明节前为母亲扫墓。

记者了解到,许之游是广东省首位被假释的台籍罪犯。作为全省唯一的港澳台籍罪犯假释试点单位,东莞中院开创了内地法院的先河。

假释可让罪犯提早融入社会

2008年4月,因为走私,许之游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服刑期间,他表现良好,立过功,先后两次获减刑。到2013年7月,他通过东莞监狱向东莞中院提出假释。

之前,由于两岸四地的司法衔接问题,基本没能对港澳台籍罪犯适用假释。2013年,东莞中院在成为港澳台籍罪犯假释试点单位之后,在全国率先破解港澳台籍罪犯假释适用司法难题。当年8月20日,东莞中院对首批两名港澳台籍罪犯缓刑案件进行公开审理。一名香港籍罪犯当庭被允许假释,但对许之游是否可以假释,法院没有当庭决定。

因为,如果许之游获许假释,他就必须进行社区矫正,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社区愿意接收他,还得有人进行“担保”。

当时,东莞台商协会副秘书长、美纪涂料公司的法人代表卢先生,表示愿意为许之游提供假释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场所,以帮助他尽快重新融入社会。

卢先生公司所在的厚街白濠社区也表示全力支持假释工作。不过,司法局认为,许之游在大陆没有住所,没有亲人,对他假释以后能否接受教育没有信心。

“没有当庭宣布可以假释,心里还是有点失落的。”许之游说,在监狱里面,他每天都很想念亲人,但每个月只能探监一次,每次只能两三个人,每次的探监时间又有限,虽然当时刑期只剩下半年,但还是希望能假释出去,这样就可以天天跟亲人打电话了,见面也方便许多,而且可以提早融入社会。

许之游没有等待多久,法院的决定来了。他可以假释出狱,前往美纪涂料公司接受社区矫正。

假释之后,许之游的父亲,妻子和儿子都从台湾澎湖来到东莞,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未来回台湾发展,承诺不再犯罪

假释之后,许之游上班了。刚开始,他的内心还是很有压力。他说,毕竟脱离社会许多年,对外面的很多事物已经陌生。

但这种压力很快就没有了,许之游说,公司里的人都对他很友好。一开始,只有卢先生等少数几个人知道许之游是假释犯,慢慢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了他的身份。

“他们知道之后,对我的态度没有改变,因为大家已经熟了,相互有了了解,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许之游说。

在一年7个月的社区矫正期间,许之游一边接触社会,融入社会,一边继续改造自己。每个月,他都要到厚街司法分局报到,有时候还会去做义工。“假释最大的好处,是有人帮着融入社会。”许之游说,如果是刑满出狱,可能就是独自面对社会。

“很感谢大家,特别是公司的老板卢先生。”许之游说,因为有卢先生的“担保”和接纳,他才可以假释,并且假释之后,帮他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让他有饭吃,有收入。

今年3月28日,许之游假释期满,厚街司法分局公开宣告许之游假释期满。许之游说,未来他会回到台湾,遵纪守法,不再犯罪。

影响

假释“东莞模式”

受国台办重视

许之游假释期满了,跟他同一批的香港籍罪犯,也将在10多天后假释期满。

昨日,东莞中院称,他们在全国率先破解港澳台罪犯假释适用司法难题,构建了港澳台罪犯适用假释的“东莞模式”,引起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受到港澳台籍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2014年,东莞中院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成功审理第二批试点案例。

第二批试点案例的罪犯分别在广州市和惠州市接受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继续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