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研发人才仅占全省7%
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科技实力差距有多大?昨日,广东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来了较为完整的粤东西北科技实力现状的数据“地图”,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差距。这份扎实的《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支撑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调研报告,由粤东西北办、省科技厅等联合调研组历经两个多月形成。
差距:研发不足珠三角1/14
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广东省新时期的两大核心战略。
粤东西北在创新驱动上到底有哪些短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在会议现场先抛出了一组数据。
首先科技产出能力不强,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专利申请量分别仅为珠三角的1/24和1/17。科技服务机构科技论文产出和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366篇和1928件,不足全省的10%。
更令人尴尬的是人才紧缺。罗锡文介绍,粤东西北区域人才密度偏低。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企业研发人员总量为4.1万多人,仅占全省的7.81%。
除了没有人才,也没有钱。粤东西北科技创新投入乏力,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总投入占G D P的比重为0 .59%,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
珠三角R & D(研发)经费为1357.22亿元,占全省的94%,粤东西北地区企业研发投入达79.10亿元,仅占全省的6.39%,不足珠三角1/14。
窘况:科技拨款全部负增长
这些数据都是来自于一次大规模的调研。
今年3月到5月,省科技厅、省政府粤东西北办、省科协组织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调研组,先后赴河源、阳江、清远、韶关、云浮、汕头等市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考察,并分片邀请粤北、粤西、粤东的企业等召开专题座谈会,最后形成报告。
这份详细的报告还披露了很多窘况,比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中2013年粤东西北全部负增长。
粤东西北地区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15%,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长情况看,珠三角地区2013年比2012年增长了29%,但粤东西北地区全部是负增长,分别粤东地区为﹣24%,粤西地区为﹣9%,粤北地区为﹣7.7%。在粤东西北地区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基础极少的情况下,还出现大幅下降趋势。
以粤东的汕尾市为例,每年市级科技经费只有200万元,实际到位仅90万元。多数县区科技三项经费投入不达标。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承担的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到位资金6.9亿元,仅占全省的12.9%,其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到位资金分别为3.92亿元、1.07亿元、1.9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3%、2.0%、3.6%。
析因
交通落后 机制死板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粤东西北科技创新与珠三角的巨大差距?
报告分析,2013年,粤东西北地区人均G D 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4%和全省平均水平的39%。占全省面积七成的粤东西北地区,高速路通车里程只占全省的四成,密度还不到珠三角的1/3,粤东西北主要城市之间尚未开通高铁或动车。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粤东西北地区科技发展的巨大障碍。地区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其他地区,社会服务相对落后,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及科研团队。
此外,科技体制机制仍缺活力。“省市县科技部门之间及跨部门协同性较差,不善于围绕产业组织全产业链的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的‘大战役’。”罗锡文认为,科技机构在收入分配、知识产权、科技奖励、职称评审、培训教育、人事管理、经费保障、绩效考核等微观运行机制上存在机制死板、激励不足、保障不强等顽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