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智囊团”聚首佛山 三地求索跨区域合作

15.09.2015  13:42

南方日报讯 (记者/何帆燕 王芃琹 通讯员/南宣)粤桂黔“智囊团”14日齐聚佛山,从合作的制度设计、产业对接等多方面出谋划策。来自三省区政研室及高校的各路骨干通过座谈会的方式,从所在地区的发展需求出发,分享对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中各自的战略定位,为合作提建议。

座谈会在14日下午举行,长逾3个小时的座谈会上未设置中场休息时间。一份由大会提供的交流汇总材料显示发言者有20人。他们包括了来自粤桂黔三省区、高铁沿线13城市委政策研究室的负责人,座谈内容结合各省区、沿线城市对高铁经济的理解、相应的定位,对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的建议和期待而展开。

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区委书记梁维东在座谈会上介绍了南海乃至佛山西站建设以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建设情况。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在座谈会后会见了与会智囊团。

如何制定一套利益共享合作机制成为了智囊团在座谈会上的关注焦点。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李裴提出,要携手制定建设规划。具体而言,是在建设贵广高铁合作框架协议的基础上,共同编制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经济带产业布局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注重推进产业融合机制建立,促进政策协调、招商因子、信息共享和产业链整合,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共同做强做大。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研室副主任郭忠志提出,粤桂黔共建高铁经济带,是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基础上开展的一项重大合作。建议三省区借助日趋完善的泛珠合作机制,“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他建议三省区共同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成为各省区发展的引领,同时加快推进三省区互联互通,“大动脉已搭好,接下来就是毛细血管疏通问题,思考如何实现无缝对接”。

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合作同样是热点话题。如贵阳市表达了与佛山在大数据产业上联手发展的期待。贵阳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李勇表示,广东科技实力雄厚,特别是佛山的“互联网+三年提升”与贵阳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三年创建”任务有异曲同工之妙,“高科技企业可充分利用贵阳的生态、气候、能源和职业教育资源在当地建飞地工业园,数据中心、呼叫中心也可以在贵阳建设和运行。贵阳企业将充分利用逐步改善的物流条件,积极为佛山企业做产品配套,用好佛山较大的市场和国际市场资源,在佛山建厂、建研发基地,使产品走向全球。

广东省委政研室主任张劲松则指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经济融合性很强,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区域间的大差距。“我们打造分享型经济,要有一种共生理念支撑,物品产权清晰,技术条件成熟下,共享共生形态是可以实现的。

开篇语

去年底,贵广、南广高铁同步全线开通,打通了西南、中南地区东联南下、出海通边最快捷的大通道,粤桂黔三省区形成了4小时经济生活圈。继水运时代、公路时代、铁路与航空时代之后,高铁时代带来的“第四次大提速”将如何加快区域发展一体化、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将如何开展产业协作?9月14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座谈会在南海召开,三省区政策研究部门、高校及沿线13城市代表聚首,谈诉求,建言合作。而从8月以来,南方日报记者兵分多路对广东、广西、贵州三省(区)的南宁、贺州、桂林、柳州、贵港、梧州、贵阳、黔南州、黔东南州等高铁沿线城市进行深入调研,从今日起,南方日报将陆续推出“泛珠新脉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绮:

以城市、产业升级等为核心

打造高铁经济带

■专家观点

如何打造高铁经济带,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通过城市升级来打造。具体来说,从经济总量上来,13个城市中佛山无疑是领头羊,所以其他城市要主动对接佛山经济,而佛山要更好地发挥基础经济的作用。同时,无论是佛山,还是其他城市,在放开入户上要有更好的政策。此外,城市升级是以科技力量为支持,而科技力量的重要来源是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也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相比,差距较大的部分。所以佛山要大力发展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以此弥补高校的短板。而高铁的开通,也让佛山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第二,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部分,而制造业的原始创新首先表现在装备制造业的原始创新。接下来,广东要首先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高地,才能走出产业链中低端的现实。同时,佛山打造一支制造业技术精湛的蓝领队伍,这将对佛山的城市形象和转型升级产生巨大影响。此外,佛山要高度重视发展总部经济,因为赢得总部就是赢得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广东正谋划新一轮总部经济发展思路,佛山要主动抓住机遇,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上,做到总部在广东,基地在桂黔。

第三,桂黔城市要积极与广东城市进行产业对接。过去都是提承接产业转移,这是以发动地区以主导的被动行为。现在说对接产业,这是一种主动行为,是以自己的优势打造产业生态环境,在对接过程中,发展新型产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