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民企跃跃欲试天然气业务

21.05.2014  11:49

昨日,新华社刊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称,建立全面的中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

受此利好信息促进,周二A股天然气概念股普遍反弹。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两国的能源合作,将可能为部分中国油气企业带来成本降低的巨大实惠,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规模最大,受益额度或达数亿元。

两桶油分别同俄企业

签油气合作协议

根据昨日晚间的中俄企业多项双边协议,中国“石化两巨头”受益最多。俄罗斯第一大独立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与中石油签署的年供300万吨液化天然气合同,诺瓦泰克公司持有“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60%股份,法国道达尔和中石油各持有20%股份。

中石化也与俄罗斯石化企业西布尔(SIBUR)签署了在上海建立合资公司的协议。中石化发表声明称,将在上海以南50公里的上海化工园区建设一个年产量5万吨的丁腈橡胶(NBR)工厂。中石化将拥有合资公司74.9%的股份。

实际价格”是决定因素

在发表《联合声明》前的半天时间里,市场传闻中俄仍在继续就天然气协议进行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在价格方面依然有谈判工作要做。记者了解到,相当一部分中国内地的油气企业天然气产销业务占比较大,而其中相当一部分天然气都来自进口。进口成本降低后,天然气业务的利润将走高。

不过,也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对该信息的关注度集中在“实际价格”方面。广州喜威燃气的高管刘先生认为:“中国一向是鼓励能源进口的,天然气、液化气进口的关税本来就不算高,而且从2011年1月开始,还将进口天然气的进口环节增值税按项目比例予以一定数值返还给企业。企业能否实际受益,仍要看两国签订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如果价格偏高,或与中国自产天然气成本相差不多,对于中小规模的石化企业来说,促进并不大。

民营企业将

有机会涉足天然气

广东九丰燃气的高管王先生表示:“俄罗斯也曾出口大量的天然气去欧洲,但中国企业的承受能力、中国老百姓的消费水平,较欧洲企业、居民仍有相当距离。只有将天然气成交价格定在欧洲出口价格的70%~85%的水平,企业才会明显受益,居民也才会间接受益。

适逢油气改革进行中,部分广东民营企业也对俄罗斯油气业务兴趣浓厚,广东某中型民营企业的杨老板告诉记者:“我们本来就有油气进口业务,如果俄罗斯等地的进口成本降低,我们一定会涉足其中,找寻更多的盈利机会,天然气进口业务是我们最关注的。

而厦门大学能源学院的林伯强教授认为:油气进口权限的放开,依然是2014年油气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国石油高管也多次强调:天然气业务的改革,也是该企业的油改重头戏。为此,如果俄罗斯天然气进口的成本降低,中国油气行业应会积极应对。(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