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专家齐聚红满堂 献策“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筹建工作

19.01.2019  14:21

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筹备暨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在我校红满堂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科技研发优势,助力和培育生命健康领域新兴产业,进一步推进粤港澳三地在重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共建、科技成果转化等产学研领域实现深度融合,1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筹备暨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在我校红满堂召开。

  来自香港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珠海市农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建中交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60多名粤港澳高校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我校红满堂,对研究院的筹备建设、发展规划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我校校长刘雅红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吴鸿主持。

我校校长刘雅红出席会议并致辞

  致辞中,刘雅红介绍了近年来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她指出,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注重三个面向:一是面向国际的科学前沿,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三是面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积累,学校的科研成果、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前不久,我校3项成果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位居广东省首位。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更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科技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学校与温氏集团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成功典范,真正实现了高校、企业和教授三方共赢。去年以来,学校还先后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组建了40个全产业链的专家服务团队。

与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

与会专家学者

  刘雅红强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广东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粤港澳科技合作机制,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我校地处广东,得天独厚,有责任也有义务,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支撑国家的重大战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她说,由我校牵头倡议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已筹建将近一年,相信此次通过专家们的探讨交流、“把诊问脉”,必定会为研究院的筹备建设进一步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增添动力,并促使其尽早落地。

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吴鸿主持

  “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构想,由政府+企业+高校技术联盟三大部分组成。旨在立足生命健康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集中湾区内知名大学、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实力与优势,与地方政府、企业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与资本化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咨询会上,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邓诣群教授从建设背景、政策环境、建设思路、发展目标、合作领域、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阐释了“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筹备方案及发展规划,即:立足基础研究,产生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从分子医学、现代中药、健康食品三大领域支撑和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与会的粤港澳高校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筹备建设及发展规划等内容献计献策,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粤港澳高校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筹备建设及发展规划等内容献计献策

  大家一致认为,研究院的筹备方案及发展规划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特色鲜明,定位准确,契合国家有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及广东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华农结合实际,深入客观地分析存在的问题,较好地把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提出的建设目标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总体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大家也希望研究院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良好机遇,充分发挥粤港澳三地的相互协同作用,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粤港澳各高校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还纷纷表示,愿意全程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的筹备、建设和未来发展。(文/图 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