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国辉:站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起点上开展新合作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起点上开展新合作
——访广州市市长温国辉
“改革开放后,广州和香港尝到了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头啖汤’。站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新起点上,广州将推动两地合作深化发展。”香港回归20周年前夕,广州市市长温国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介绍穗港合作成果和两地携手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情况。
广州与香港素来“一家亲”,如同“走亲戚”一样,始终保持着交流交往。随着“一国两制”方针的不断贯彻,泛珠三角框架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深入落实,两地合作迎来新机遇,交流交往更趋频繁。2016年广州办理赴港签注250多万件,比1997年增长约33倍。
温国辉说,香港作为广州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和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的地位更加牢固。
来自商务部门的数据显示,20年间香港在广州直接投资企业约1.2万家,合同外资额累计超过62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接近420亿美元;同期广州企业累计在香港投资企业548家,中方协议投资额97亿多美元。2016年,广州与香港进出口总额达996.8亿元。
广州南沙自贸区在科创方面与香港的合作不断取得实质性突破。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累计承担科研项目432个;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和“粤港姊妹学校”成立,吸引了香港及内地年轻创业群体在南沙集聚创新创业;粤港共建的南沙资讯科技园总规划面积43万平方米,孵化出包括晶科电子在内的30多家企业。
穗港在服务贸易自由化先行先试中实现突破。据统计,广州现有香港服务企业共466家,占香港在粤服务企业的42%;2016年,广州对香港服务贸易总额为104.3亿美元,超过全市服务贸易总额四分之一。在南沙自贸片区,香港企业在港就可办理投资注册,港澳金融机构能够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香港居民在广州首设民办养老机构。
香港一直担当中国内地与国际的“超级联系人”角色。广州积极推动与港澳企业联合“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近年来,广州赴港澳开展了一系列商贸推介和产业项目推进会,鼓励和支持穗港澳企业携手合作。
为加强两地合作,广州较早在体制机制上开展探索。CEPA签署初期,广州率先与香港建立“落实CEPA市场准入协调小组”,着力解决港商通过CEPA进入内地市场时所面对的困难;在粤港合作联席会议框架下,两地正式成立穗港合作专责小组,密切穗港政府交流,实现穗港政府间沟通机制化、常态化;同时,广州有关部门和香港五大商会及贸发局等机构搭建穗港非政府组织、民间组织及机构的合作平台。
今年3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内国家还将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中国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布局。
“广州处在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结构顶端和中部,是大湾区核心枢纽城市,广州和香港将更紧密合作,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温国辉说。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国际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园区,空港、海港枢纽功能,科技创新走廊,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方面,广州和香港可以优化配置要素资源,实现大湾区各城市功能互补、支撑城市群协同联动发展。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开通,湾区城市群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目标。去年,广州白云机场吞吐量近6000万人次,香港国际机场则以国际化和优质服务著称,穗港及珠三角城市群的航运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纵观纽约、东京、旧金山世界三大湾区,科技创新是湾区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温国辉说,广州要适应构建“广深港”为主轴的湾区国际科技创新带要求,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打造联系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成为国内新技术、新知识的输入输出枢纽,建成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大湾区与自贸区一脉相承,定位高水平开放的新门户。广州将构建与港澳营商环境驱动、国际投资贸易相衔接的制度框架和体制机制,形成粤港澳在产业、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全方位合作。
广州是千年商都,也是中国历史上从未间断的开埠城市,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和起点之一。
温国辉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各类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设施畅通、贸易联通、金融互通、信息和文化沟通,促进经贸深度合作,推动湾区城市融入全球城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