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呼之欲出 谁是“领头羊”?

18.04.2017  09:51
原标题: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呼之欲出

  资料图片

  4月1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2017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消息一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成为热点。

  据人民网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可能于4月19日至21日率团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预计6月底前就大湾区规划发展事宜向发改委提交意见。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出台有何背景?如何定位?“领头羊”是谁?资本市场有什么反应?

  20年“孕育”一个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的考量,再到国家战略的提出,历时20余年。

  1994年,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提出,对标旧金山,建设深港湾区。

  本世纪初,广州率先提出,依托南沙港,对标东京湾区;201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首现“打造湾区经济”;2015年3月,“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指出,“要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2015年11月,广东“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2016年3月,国务院提出“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2017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

  概念股走强

  资本市场上,“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连续数个交易日走强。

  4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板块爆发强劲势头。

  4月13日,广州港、塔牌集团、世荣兆业、华发股份、珠海港封涨停,其中,塔牌集团、世荣兆业、珠海港已连续两日涨停板。除此之外,盐田港、格力地产、珠江实业等多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均涨幅居前。

  一些上市公司积极发布相关公告。

  塔牌集团4月12日晚公告称,公司是广东省本土唯一一家水泥上市公司,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可能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截至记者发稿前,塔牌集团已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有望成为未来10年东南区域的发展总规划,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机会可能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对接、港口航运中心建设、片区功能改造与产业集聚和产业合作升级。

  粤港澳“领头羊”是谁

  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湾区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不是以一个中心城市命名的,那么,哪座城市会成为湾区龙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深圳应该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原因在于深圳既拥有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并且产业基础深厚。

  “三个超级中心城市优势的整合可以为整个区域发展提供多元的动力机制。”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广汉坦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可能不会出现单个核心驱动城市,毕竟这是在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基础上更高的发展层次。

  荀玉根则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多是单体城市成熟发展后的协同发展,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共同“走出去”,扩大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和规模,以香港为中心进行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贸易,同澳门发展会展商贸、中医药等产业将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的可能方向。

  如何定位如何发展

  湾区是地理概念,也是经济现象。

  从世界范围来看,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若干个相连海湾以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部分。

  纽约湾区以现代服务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旧金山湾区以科技创新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东京湾区则是先进制造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那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怎么定位?

  数据显示,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GDP总值为9.35万亿元,占全国12%(包含港澳),对外贸易总额近12万亿元。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撰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拥有深圳港(世界第三)、香港港(第五)和广州港(第七)等世界级港口,2016年总吞吐量6232万标箱,为世界第一,广东省内8大机场2015年吞吐量1.05亿人次,位居国内各省之首,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将有效扩大港澳发展空间,延伸其城市功能。”友邦保险(国际)区域执行总监容永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香港、澳门是典型的城市经济体,产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与珠三角区域合作,城市间将逐渐形成要素自由流动的开放市场,进而资源配置更高效。

  “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主轴加速时期。”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吴天青告诉记者,珠江口西岸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澳、珠、穗侧轴也在逐步形成。

  不过,湾区经济建设绝非一日之功。

  任泽平认为,湾区经济未来应着眼三大方向:第一是发展创新金融与特色金融;第二是基于互联网产业的多元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第三是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体系,依托珠港澳大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三地之间在经济模式、法律体系等领域因为政治制度不同导致存在显著差异,不仅如此,港澳两个独立关税区及广东省在税制管理也存在不小的区分。如何在这种差异下实现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也是亟待考虑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