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粤着手建立创新驱动发展指标体系

05.03.2015  19:14

  开栏的话:当前,广东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本途径是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2月底,广东在深圳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对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全省动员,集中资源和力量,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总抓手和核心战略抓好抓实,南粤大地由此迈开了新一轮创新驱动的坚实步伐。今天起,南方日报推出“创新驱动发展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广东如何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走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凤凰涅槃”?一年来,南粤大地积极探索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绩斐然——2014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全省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技术自给率达到70%,有效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保持全国第一,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保护指数和环境指数均居全国首位。

  创新驱动,远未止步。上月底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发出了新一轮的“动员令”,省委书记胡春华在会上指出,要全省动员,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大力实施。与此同时,省政府重磅推出迄今最具普惠性、引导性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即“粤12条”),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动力。

  创新驱动的热度一路延续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上。4日,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热议创新驱动,代表们纷纷就如何落实好创新驱动战略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透露,广东已着手建立创新驱动发展的量化指标体系和督导机制。

  ●南方日报记者 陈捷生 黄颖川 曹斯

  四类指标督导创新驱动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建立一套可操作、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体系。我们厅现在也正在着手做这件事:一类是创新投入类指标,二是创新产出类指标,三是创新载体类指标,四是创新绩效类指标。

  ——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

  2月27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会上,省领导对全省未来的创新发展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明确部署。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通过扎实的举措使创新驱动发展落地生根,坚持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脚踏实地,抓住一些现在看得准、实在管用的抓手,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此次全国两会,谈到创新驱动,黄宁生一口气用了三个“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已经明确了方向和道路,我想说的是落实、落实、再落实”。他说,首先是在任务部署上狠抓落实。胡春华书记提出了“四大抓手”,即要在提高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加强区域创新建设上狠下功夫,通过扎实的举措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生根。朱小丹省长讲了八个重点领域和环节,包括“两体”,即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三维”,即重点方向、全链条创新、区域布局;“三个环节”,即创新治理、全面创新和创新创业环境。这些就是我们推动工作的“指南针”和路线图。

  黄宁生说,第二个落实是在政策实施上狠抓落实。从去年到现在,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去年6月21日出台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还有一个是经省委、省政府审议并刚刚颁发的《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粤12条”非常重要,它包括三类:一是面向企业的普惠性政策,二是面向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人员的“松绑性”政策,三是面向新型研发机构和孵化器的引导性政策,这些就构成了服务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和创新人才,覆盖创新全链条的政策工具包。

  黄宁生所说的第三个落实则是在规划督导上狠抓落实。他说,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要建立一套可操作、可量化、可监测的指标体系,用这个指标体系来监测各地的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做这件事。大体上包括四类指标,“一是创新投入类指标,二是创新产出类指标,三是创新载体类指标,四是创新绩效类指标”。

  科技创新全省“一盘棋

  深圳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作用,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特区示范引领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

  潮州目前陶瓷、婚纱晚礼服、食品、电子、不锈钢、鞋业、印刷包装、水族器材等八大支柱产业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科技创新程度不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潮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长卢淳杰

  关于创新驱动,广东的思路很清晰:一方面,支持深圳全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全国、全省提供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验。支持以广州为龙头争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珠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计划,通过省市联动和部门协同,大力推动粤东西北地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振兴发展,优化全省科技创新区域布局。

  在广东,说到创新驱动,就不能不提深圳。深圳何以成为中国最具硅谷气质的创新城市?近日,2015年第一期出版的《商业周刊(中文版)》杂志封面,将这个问题抛给了世界。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说,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面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主引擎作用,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特区示范引领作用,为新常态下的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深圳在示范区的建设上先行一步,将为珠三角增加分量,深圳也会在广东创新驱动新阶段担负起自己的角色,更多的与珠三角各城市联手,使广东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区域。至于如何把创新能力覆盖到粤东西北地区,许勤说,创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形式、策略政策和规划考量,粤东西北地区可结合本地实际、产业结构特征去建立创新目标和路径,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粤东西北地区又该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同时更好地接受广深两极的辐射?全国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长卢淳杰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论是对珠三角地区转型发展、还是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潮州为例,潮州以传统产业为主,具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目前,陶瓷、婚纱晚礼服、食品、电子、不锈钢、鞋业、印刷包装、水族器材等八大支柱产业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科技创新程度不高、企业转型升级不快,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力气推动新一轮工业技术改造,是潮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潮州2018年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人均水平的重要抓手。接下来,潮州将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抓特色、强创新、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中心,积极吸引创新人才,全力集聚创新要素,切实改善创新环境,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优先发展创新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协调联动发展。

  广泛吸引人才来粤创业

  “广东可以想方设法去吸引世界前100位大学的毕业生到广东创业。如果政府一年能拿出2亿元,便可以吸引1万名顶尖大学毕业生,10年下来,广州就是个‘人精’聚集的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

  翻开广东2014年的创新清单,成绩喜人——

  科技有力支撑和引领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深圳获批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广东争创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的“新引擎”。汕尾省级高新区获批成立,实现省级高新区在全省地级市全覆盖。

  原始创新能力跃上新台阶,代表广东源头创新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发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广东拥有一批以深圳光启、华大基因、东阳光药业等为代表的,从事源头性创新的新型研发机构;以及以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中科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东莞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为代表的,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全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旗帜和标杆。

  ……

  创新驱动,人才是关键。一些企业家代表十分关注人才引进和培养,全国人大代表、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告诉记者,金发科技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首批91家创新性企业之一,今年省政府1号文推出“粤12条”加快科技创新,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是个巨大的鼓舞。这些年广东一直重视创新,广东已经形成创新的体系和平台,全国很多企业都愿意到广东来落户,“千人计划”落户广东的人数最多,各高校科研院所也纷纷在深圳和广州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产出诸多成果。从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到现在的创新驱动,广东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提高,“原来广东是个绝对依赖出口的省份,当出口不好的时候,经济环境会受较大影响;随着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出口这辆马车目前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

  袁志敏说,除了高端人才之外,还要吸引基础性人才,可以用政府的手驱动社会去广泛吸引人才,“以高校为例,广东有中大、华工、暨大等,但和北大清华比起来有一定差距,补齐人才‘短板’,可以想方设法去吸引世界前100位大学的毕业生到广东创业,如果政府能出台一些普惠政策,给予这些创业人才一定的补贴,效果将大为不同”。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针对世界排名前100所大学的毕业生,只要来广州企业参加工作,政府应该奖励其2万元,企业也要奖励2万元,“如果政府一年能拿出2个亿,便可以吸引1万名顶尖大学毕业生,10年下来,广州就是个‘人精’聚集的城市”。

  创新样本

  广州企业:踩准机器人产业爆发期

  “机器人产业爆发期要来了。”记者昨天走访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了解到一个喜讯:2014年,该院生产的机器人卖了1亿元,工业机器人销量在国内品牌中排名前三。珠三角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给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珠三角制造业正经历“机器人革命

  在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从最简单的二轴机器人,到中端三轴四轴机器人,再到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上广泛应用的六轴机器人。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两台“广研”牌工业机器人:正在实验阶段的一台直角坐标机器人通过两个简单的动作给电热水壶封边。工作人员介绍说:“手工给电热水壶封边至少要30秒,而且封边不均匀。机器人封边精确,只需要10秒。

  在一组冲压机器人生产线上,机器人手臂将一台冲压机上的零件挪到下一个环节的冲压机上。以往这种简单机械的动作需要手工完成,而且在取件过程中容易发生意外,而用机器人来完成这个动作,既能节省人力成本又不用担心发生意外。

  像这样简单的三轴、四轴机器人售价只要几万元,却满足了珠三角加工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需求。工作人员介绍,“中低端经济型机器人在珠三角的市场非常大。国外进口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等‘高帅富’的工业,而珠三角很多陶瓷、灯饰、家电企业需要的主要是中端机器人。

  机器人产业爆发,“工业4.0”概念迅速普及,昭示着一场新工业革命正在到来。“在‘工业4.0’里,不应该只看到工厂,更要看到背后无形的东西。包括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物流、培训、服务、销售体系。”黄兴认为,广州应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服务业。

  国产机器人5年后或可参与国际竞争

  2010年,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兴去美国考察一家小厂。黄兴惊讶地发现,这个上世纪90年代的小厂竟然有500台机器人。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最迟5年,工业机器人爆发的时期要来了!

  回到国内,黄兴迅速把院里中断了20年的机器人研究恢复起来。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机器人,与当时欧美日机器人研究水平基本同步。可惜的是,上世纪90年代国家科研院所改制,机器人研究随之中断。国内持续研究机器人的只有沈阳新松等几家机构,中国机器人核心研发也因此落后了美欧日20年。

  黄兴把院里有关机器人的历史研究找来,组建了研究团队,后来又收购了一家东莞的民营机器人企业。他对于机器人市场爆发的判断已经变成现实。类似上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生产线和关键部件生产本土彩电、冰箱等最早的现代化工业产品一样,如今珠三角涌现出许多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其核心部件也主要依赖进口。在消化吸收中,本土机器人企业正努力追赶美日欧。

  “我估计再用5年时间,当珠三角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到一定程度,我们可以具备跟国外机器人‘四大家族’(指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正面竞争的能力。”黄兴说,最近ABB展示的双手机器人反映了机器人发展的新方向,预计未来5到10年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会有巨大突破。

  南方日报记者 曾妮

  ■纵深观察

  创新驱动发展

  全省总动员

  新春伊始,“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南粤大地上的强音:

  1月15日,广东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召开,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凤凰涅槃”。

  2月9日,2015年省“两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当好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珠三角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月27日,大年初九,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向全省发出“动员令”: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大力实施。

  3月1日,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广东省政府重磅推出2015年1号文——《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这是我省关于促进科技创新迄今最具普惠性、引导性的文件,提出多个在国内首次探索实施的重大创新政策,充分体现了广东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这正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省委、省政府进行全省总动员,以期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

  以科技创新推动广东经济“乘法”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这是广东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先机、在全国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广东经济体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珠三角土地开发已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优势逐渐丧失等挑战。广东要在新一轮国内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把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在强大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党的十八大从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寄望殷殷,要求广东等地不仅地区生产总值要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做创新驱动排头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广东就以“腾笼换鸟”为主要抓手,在全国较早提出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争取推动广东经济取得“乘法”式发展。

  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量化指标和时间表,闯出许多条创新的“广东路径”,包括引进创新团队、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设立联合基金、与国家“三部两院”进行产学研合作等。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三部两院一省”的合作模式,将最顶尖的科研力量引进来,建成各类产学研创新平台1600多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0多个,累计实现产值突破1.7万亿元,利税2200亿元。这些举措为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立起了一个大大的“乘号”。

  扬长补短,科技创新重大举措加速落地

  由于历史原因,我省科技资源在全国处于较弱水平,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

  在增强创新能力这个“补短”的工作上,我省逐年加大了力度,将“借花”、“买花”变成自己“种花”,育出粤式创新百花园。比如,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培育投入去年起大幅增加,在院校和骨干企业建设起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96家省重点实验室、44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完整的创新平台体系。

  省委、省政府最近决定,今后5年投入50亿元,重点建设若干所像中大、华工这样有影响力的大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的学科,加强大学科研能力建设。

  3月1日,省政府发布今年1号文,“粤12条”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再创广东创新驱动政策新优势。

  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科技创新重大举措加速落地,最大程度释放科技生产力和改革活力,广东将努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继续为中国改革探路。        南方日报记者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