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高考取消对体育特长生加分 名校体尖生称影响不大

19.10.2015  18:09
今年广东高考政策取消对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明年,作为体育特长生的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高挑的身材,均匀而稍带黝黑的肤色,从游泳池边鱼跃进水里时,周围的同学一阵惊呼;优美的划水配合着身体一上一下的弧度,如箭一般“”向泳池的另一端,“触壁”的一刹那,高高扬起的双手,脸上满是自信的笑容。这是广州执信中学高三级水运会的现场,潜伏在同学中的“明星”———彭楚粤、李宪治、陈婉恒和李志杰吸引了全场的目光。前三位同学目前已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李志杰离这个称号还差0.01秒的距离。两年前,他们作为游泳体育特长生入读执信中学,今年广东高考政策取消对体育特长生的加分。明年,作为体育特长生的他们又该何去何从?

第一次“触水”都在小学前

谈起触水的年龄,四位同学表示已经记忆久远了。“我那时还没上小学,当时爸爸说带我去报个游泳班,当是锻炼身体吧。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因为当时觉得就是玩水。”婉恒笑嘻嘻地表示。她当时没想过,自己这一尝试能坚持十多年,直到现在。“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不是太好玩,与其他小伙伴一起,跟着一位教练,天天练习憋气。”令婉恒记忆犹新的是,为了训练孩子们学会憋气,教练站在池边把钥匙一次又一次地扔进泳池,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从池底把钥匙捡起来。

而楚粤的爸爸曾经是游泳教练,对于孩子的训练,也来得更早一些。楚粤学游泳的年龄是4岁,“那时我还是幼儿园的中班生,但游着游着,周边就有小学到幼儿园来选游泳苗子了。”志杰和宪治同样也是小学前就开始学游泳,“没有太多功利的想法,游着游着就喜欢上这项运动了。直到上了初中后,才想着可以走游泳特长生的路,可以一直坚持自己的爱好。”宪治称。

每周至少10小时泡在泳池

作为学生,除了日常的学习外,四位游泳特长生还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了训练上。除了比赛季不算,就日常的训练,每周大概至少有10小时是泡在泳池里。“我们学校的游泳池是露天的,到了冬天,我们就要选择室内的恒温池了。”宪治表示,广州市内的很多泳池他都亲身体验过水质了,额外练就了一个本领:就是一入水就可以判断该泳池的水质如何。

在学校里,每周有三个下午都是训练的时间,每次大概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左右,“虽然经过多年的训练,但每一次训练完,都有一种累得一躺下就不想起的感觉。”楚粤告诉记者,当游泳特长生还不能满足于校内的训练,还要在校外加练,因此这样算起来的话,平均每天在游泳池来回得游好几千米。当然,除了游泳外,他们还需要进行一些陆上的训练。比如,长跑、器械训练臂力、爬楼梯、青蛙跳等。一说起长跑,其他三人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婉恒,不约而同地称赞“她好犀利”!原因在于校运会上,她参加了女子1500米的长跑比赛,跑到终点了还浑然不觉,继续往前冲刺了200米。“人家跑1500米,她非得跑1700米,能不厉害吗?”宪治笑着说。

高价泳衣只能使用10次

几乎没有哪项特长是不烧钱的,游泳也不例外。看似简单的游泳,简单的着装,但花费依然不菲。两位女生身上的泳衣要两三千元,男生的泳裤也要七八百元,外加200多元一副的泳镜,一身的行头至少也要千把元。“我们参加比赛的,肯定要选择质量好的泳装,游起来会快一点,但不是‘鲨鱼皮’,‘鲨鱼皮’比赛禁用。”楚粤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