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专家有话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中国的扶贫有三点经验
总的来说,我国的扶贫工作有三点经验:首先,在扶贫对象瞄准上,从以前的片区瞄准到县域瞄准再到村级瞄准、农户瞄准,精度越来越高;其次,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方面,主要有向农民赋权、为农民培训、改善发展环境等。其中,为农民赋权是最主要的经验。第三,创新扶贫模式、机制,比如引入小额贷款、推广参与式扶贫、一体两翼扶贫等。
我国应该培育强社会,让社会参与扶贫。这是因为,首先,扶贫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其次,社会扶贫瞄准更准——相对来说,政府目标宏大,资源通用性强,它们交织在一起,往往会使工作对象不够明确;最后,社会扶贫力量越来越大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自治组织下移完善了自治制度
自治有两种,一种是熟人社会的自治,“无为而治”、“无财而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大家相互认识、可以互通消息,就不需要设立正式的机构、行为规范,一切公共事务可以通过约定俗成的规矩得到处理。第二种自治是陌生人社会的自治:法律面前无上下政府的阶位差别,只有公共事务范围的大小以及与之匹配的共同体的大小。
清远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本质是熟人社会的自治,这种自治要有规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清远通过“三个重心”下移,将村民自治组织下移到村小组,其意义在于完善自治制度。我觉得,这是回归常识了。过大的行政村不是自治体,而是命令型体制的延伸。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推进政策扶贫,解决城乡差别
未来五年关键的关键是扶贫,基础的基础就是农村问题、贫困问题,否则小康就是一句空话。
扶贫的出路有五点。
第一点是分类改革,就是精准扶贫。首先是分类,要从过去的县、乡村直接到人,要精准。第二,要分出自然贫困和社会贫困。过去,我们很少研究自然贫困,这个一定要补上。
第二点是提高农村的城镇化程度。我发现,广东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
第三点要推进政策扶贫,真正解决城乡差别问题。“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有效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必须拿大头,政府、市场拿小头。
第四点是社保问题。农村社保,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保要跟上。这是“十三五”期间的一个重要工作。
第五点是财政支持要到位,中央要下决心加大投资力度。中国现在有能力投入,也应该投入。
(整理 陈景收 摄影 郑建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