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要有新机制

19.11.2015  17:01
  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找准“”根、抓住“”源,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我国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依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应按照规划建议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汇各方之力、集各方之智、聚各方之财,加快推进扶贫开发事业。

  总的来看,当前扶贫开发表现为“三个有利、三个不利”。“三个有利”,一是中央和地方更加重视、更加支持、更加强调,将扶贫开发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环节来抓,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明确,扶贫开发工作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二是我国经济总体实力较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语,庞大经济总量为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靠后盾;三是扶贫开发思路更加贴合实际,政策更加有力,措施更加到位,方法更加科学。“三个不利”,一是脱贫难度更大,经过多年扶贫,容易帮扶的对象基本已经脱贫,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更难脱贫、脱贫后更容易返贫。二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财政增量下降,依靠政府普惠式注资脱贫难度加大,多元化扶贫投入和扶贫发展方式也需要转型升级,精准扶贫势在必行。三是新时期的贫困问题与区域发展问题、生态保护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民族团结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紧密相关,需要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既要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又要开发潜力、精准发力。

  当前,做好新常态下的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方法和新机制。

  一要坚持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村到户相结合,把精准扶贫作为工作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要找准“”根、抓住“”源,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精准制定扶贫规划,精准确定脱贫目标,精准拟定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做到对贫困人口的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的精确化配置,对贫困农户的精准化扶持,确保贫困底数清晰、扶贫计划合理、攻坚措施对路。

  二要坚持外部帮扶与自身动力相结合,把如何发挥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要实现有效脱贫,且脱贫后不返贫,光靠输血式的救济难以持续,必须重视建立开发式、造血式扶贫机制,注意挖掘当地潜能、激活内生动力、自身潜力和勤劳双手,在寻找脱贫致富方法中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地探索和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三要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把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作为重要举措。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需要强化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政策指引支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市场手段,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引导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在社会扶贫领域,民营企业是重要力量,往往不仅投入资金,同时还根据企业特长参与扶贫开发,派驻管理人员,培训当地员工,促进交流、融合,开发产品、市场,拉近了城乡距离。

  四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作为重要理念。贫困地区大多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是脱贫之基、致富之道的理念,寓生态文明建设于扶贫开发中,以经济发展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和扶持环保型、生态效益型产业,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真正做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