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伤害事件刺痛社会神经 谁来守护他们的“精神家园”?

03.04.2015  12:55

  “菜花黄,人癫狂。”在每年新增的精神病人中,70%患者集中在春季发病。

  3月24日11时许,广东茂名化州市中垌镇一男子疑似精神病突发,持刀砍人,致亲属一死一伤;同一日16时许,一名男子在广州站西路某鞋城持刀伤人,随后从10楼跳下,据目击者反映,该男子在行凶时精神表现异常……

  “广东属于精神病重灾区,全省重性精神病患者约120万人。”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表示,在家庭和社会救助乏力的情况下,精神病人的救治率仍处低水平,“安全隐患大,亟待救治”。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几个患者家庭,在精神和经济的重压下,他们犹如带着镣铐前行。

  近年来,东莞、湛江、江门等地探索社区治疗模式让人期待,不少精神卫生界专家也呼吁,希望能把社区康复、门诊看病的报销比例提升至与住院一样,让病患的社会功能慢慢修复,重建他们的“精神家园”。

  艰难的前行

  面对记者,年近60岁的刘贵能报出国内各知名医院精神科主治医生的名字,甚至连各家医院疗效的优劣都一清二楚。

  “这是生活逼出来的。”15年前的春天,刘贵发现正在上初一的儿子刘杰经常自言自语,目光呆滞。那年3月的一天,班主任突然打来电话,说刘杰把一名同学打成骨折。在赔偿了对方5000元医疗费后,刘贵和妻子带着刘杰先后在3家医院求医,尽管医生的诊断说法不一,但共同指向了“精神病”这个方向。

  “我们试过被他拿着菜刀追赶。”刘贵痛心地说,约10年前,刘杰的病情加重,每次病发都会失控,“被他追但不敢跑远,怕他自残,不能抛弃他”。

  “以前我们俩还能一起按住他,但现在他越来越壮,我们越来越老,发起病来,根本按不住……”刘贵说,“几乎每个月都要打110,有时是邻居帮忙打,结果没多久邻居也都搬走了”。

  刘贵记不起有多少次夫妻俩被儿子赶出家门,也不记得走过多少医院,换了多少拨邻居,善后了多少次“闯祸”,漫长的15年中,亲戚越走越远,朋友越来越少。

  比刘贵幸运一点的是吴老师。

  儿子阿斌曾经是“天才少年”,13岁入读高一,但在14岁那年春天,突然留下“遗书”想用晾衣绳自缢。尔后,阿斌入院治疗了1个多月,好转后回家康复。

  听从医生的建议,吴老师在广州市越秀区找了个小铺面开了一家士多店,在照顾儿子按时吃药的同时,他也有精神寄托。

  据了解,阿斌每天要吃三次药,“有时走神,漏吃1次,就会有明显的发病症状,比如异常烦躁,眼神不对劲。”吴老师说,尽管盯得紧,但20多年来也反复发病了10多次,而且因为长期吃药,阿斌身体素质不太好,流感等流行病躲不掉,常要入院治疗。

  而且,家里只要有一个人患有精神病,社会投射过来的多是异常眼光。

  “很多人背后说三道四,一有什么事情发生就会想到是不是精神病做的。”吴老师说,作为父母只能是尽全力,一起承担现实困难,让孩子努力生活下去,“否则全家人都活不了”。

  偏低的检出率

  在广州市越秀区居住的阿花今年已经48岁,如果不是偶尔直勾勾地盯着人看,很难察觉她是一名正在社区康复的精神病患者。

  阿花1986年第一次发病,“可能高中学习压力大,加上青春期各种问题集中爆发。”哥哥阿良说,父母最早接受不了,也不怎么看护,结果2005年、2009年均有两次大发作,“发狂似地摔东西,打人”。

  后来父亲中风,妹妹一天三次吃药都要有人盯着,阿良痛苦不已。直到2009年9月,街道工疗站接收小妹,每天照料5个半小时,还找老师教她刺绣,一切才好转过来。

  然而,能在工疗站获得救助的仅是极少数,更多的精神病患及他们的家庭并不愿意“对外登记”。

  据了解,广东目前约有120万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截至2014年9月30日24时,全省登记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为487079人,占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估算总数的40.6%,检出率达到4.67‰,虽然已经超过了国家的要求,但在珠海、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以常住人口为基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检出率却仍未达标。

  由于人们对精神病了解甚少,因此只要一听到“精神病”,就会条件反射似地投去异样的眼光。

  “因此,有精神病患的家庭一般都不愿向外人说,只要经济能负担,没有伤人事件揭露出来,基本上就不肯自愿登记。”贾福军介绍,在册的48万名患者中,以重度、慢性的居多,因为做出伤人、自伤等行为,瞒不住了才登记;贫困的、农村的也多,因为需要享受就诊、康复随访的便利。

  “不少人认为得了精神疾病没法治,于是将患者一锁了事。”贾福军说,实际上,检出并登记的重性患者,除了1/6属于“治疗困难”,当中1/3可彻底治愈,其余可康复。

  “精神障碍是由生物学病变引起,并非无药可治;在专业指导下,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减少歧视和不信任,提供正常的生活、工作机会,更有助于防止复发。”贾福军解释,相反,隐瞒病情或讳疾忌医,就会令病患失去专业医生的康复随访指导,家属的看管、康复、护理知识也得不到提升。

  ●纵深

  让病患家庭

  精神、经济“解锁

  除了“难以启齿”的隐情,医疗费用也是许多家庭宁愿把病患“”在家里或索性“”在医院门诊然后一走了之的主要原因。

  “控制病情必须靠吃药,一天都不能停。”刘贵告诉记者,国产精神病类药物一片18元,进口的一片30元,一天要吃3片,一天光吃药就要90元。“全广州的药店我们都跑过,就是为能省那么一点。”15年来,他们把所有亲戚都借了个遍,欠债30万元。

  据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治疗费用颇高。以广州为例,在精神疾病中目前只有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纳入了医保慢性病门诊报销,若住院治疗,报销额度仅为每人每天180元,也就是说,一个月不超过5400元。

  “对于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要采取电击等治疗手段,一次花费2000多元,但医保报销额度却很小。”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报销受限使得医生在选药物时只好选择副作用较大的老药,家庭实在困难的,一些家属也会主动要求用老药。

  广州市脑科医院院长宁玉萍表示,要缓解精神病患者家庭的负担,最关键是提高住院报销额度。目前,广州精神病报销比例比很多城市低,“这个标准应该提高到每天300至400元,才能让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有所降低”。

  据悉,从3月1日起,广州开始试点按次收费,单次1.3万元。

  此外,由于住院有医保,不少家属更愿意把患者留在医院。“但长期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大减,反而不利康复。”贾福军等精神卫生界专家一直呼吁,希望能将社区康复、门诊看病的报销比例提升至与住院一样。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广东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登记进入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后,看病治疗是有“兜底”的。医药费由医保、新农合报销,还有“门特”“门慢”渠道,各市一般有五六个补助渠道,有的甚至有10个以上,假如连每月几十元都付不起,还有省卫计委、省残联推出的补贴返还“兜底”。登记后,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医生每季度跟踪随访,病情有变化时,医生随访会增至1至2周一次。

  一旦能让病患家庭的精神、经济解锁,“在册登记”就越正规,对病患治疗也越能起效。

  “近年来,东莞、新会、湛江等地已经开始探索‘社区治疗’模式,主要采取庇护工场、日间医院、中途宿舍等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贾福军说,提高人们及政府对精神病治疗的关注度,特别是加强对贫困的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医疗救护,对帮助精神病患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造福病患家庭,维护社会稳定有积极意义。(谢苗枫)

  (应患者家属要求,文中刘贵、刘杰、阿花、阿良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