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开,青春作伴好“回家”
回家,难忘我曾经的流年;
回家,重拾我青涩的眷恋;
回家,怀想我来时的信念;
回家,带着我美好的祝福和祈愿。
▼ 华南师大80周年校庆主题曲MV《回家》
当《回家》的旋律在耳边响起,一群年轻人重新回到了他们熟悉的校园。此时 他们遵守约定来参加一场期待已久的“家庭聚会”。
▲ 母校,我们又回来啦!
▲ 2016年10月15日华南师大青年校友促进会年会在母校华师举行
国庆后的第一个周末,他们相约“回家”
周末的早晨,华南师大的校园里洋溢着与往常不同的热闹气息,石牌校区迎来了一群阔别已久的“家人”。林荫道上,他们远远地认出了彼此,挥手招呼着对方的姓名。亲切的笑脸和熟悉的风景,仿佛将这些年轻人带回到大学时光。
三年前,华南师大青年校友促进会才刚刚成立,没想到不知不觉中,它已然成为了青年校友回校相聚的寄托和情感归宿。
▲ 重回华师,促进会已成为青年校友共同的母校情结寄托
其实早在促进会正式成立之前,1999级的第一届校团委助理已经开始不定期相约已毕业的团学组织成员回校团聚。随着次数的增多,一开始简单的聚会渐渐地便成为了成员之间默契的约定。“人越聚越多了,我们就建了一个群叫‘五四沙龙’,‘五四’代表的就是我们青年。”促进会秘书长郑广荣回想起促进会的前身时仍然记忆犹新,“那时起我们就开始利用寒暑假开展活动了。”
就这样,校友对母校的牵挂逐渐推动了促进会的形成。在2013年母校80周年校庆那天,成员终于正式地向校友会递交了申请书。从那以后,他们便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青年校友促进会”。 每年国庆后的第一个周末,成为了校友们约定“回家”的日子。
▲ 2013年华南师大青年校友促进会正式成立
“团学组织就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促进会是由团委发起的,青年校友促进会就是要体现青年特点。”荣誉会长刘海春说道,而他便是当年促进会的发起人之一。于他而言,青年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是一种情感聚集的桥梁和纽带,而这种情感共鸣必将不断凝聚更多的年轻校友。
促进会的会徽以紫荆花为原型,蕴含着浓厚的华师元素。五朵花瓣环绕促进会名称缩写“YAPA”,拼出了五角星的图样,象征着促进会成员互相紧握的手臂。
早期的促进会,由毕业的历届校级团学组织副部长以上的干部自愿组成,但慢慢地,越来越多的青年校友因为牵挂而聚集到一起,如今“小家”已经变成“大家”,成为全体年轻校友身后坚实的后盾。
现在,这个大家庭不仅拥有常年活跃的微信群、捐款和校友相互帮扶活动,还邀请在各行各业有所建树的校友进行职场与生活经验的交流分享,甚至开展公益活动并着手筹备校友众筹餐厅。
▲ 今年的年会上,校友李瑶正在和大家分享社交礼仪的职场经验
“毕业后大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着各自独特的生活经历。当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时,我总能从中得到启发。”07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朱吉鹏说道。的确,促进会俨然成为了青年校友们无话不谈的交流园地。01级的梁春晓秉持着教科人的坚持与选择,经常与大家讨论家庭教育话题,她说:“心里总有一个情结,我的家就在华师。”而校友谢成秋不仅担任促进会的法律顾问,还总是热心地为成员们提供法律咨询,“大家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来问我。”
活跃在各行各业的青年校友,互相交流启发,碰撞出不同的创意,正将促进会打造成为友谊、事业以及公益的三合一平台。
“在这里可以认识到很多往届的师兄师姐,跟他们交流可以收获到很多。”虽然还是在校生,但促进会秘书处的钟裕已经深深体会到促进会带给华南师大年轻一代人的影响。
▲ 促进会成员到湖北参观创业青年校友王智勇的艺术学校并送去祝福
时至今日,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校友促进会已拥有近400名“家人”,并于2015年成立了北京、东莞等八个地方分会。不断壮大的它正引导和带领着一代代青年校友弘扬母校精神,为华南师大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这不单单是校友之间的团聚,对华师的声誉和影响力也有促进作用。”促进会副会长赵一波说道。
"灿烂的岁月里,我们一如当昔"
距离大会开始尚有余时,已经毕业了十一年的郑广荣早早回到了校园,走在了他依旧熟悉的紫荆路上,朝陶园餐厅走去。“我以往回来都会专门去那儿吃早餐,可惜今天排队的人太多了,我又没有饭卡,就没有吃到了。”他笑着说道,“这些年来我的心一直还在这里,我对促进会有着多方面割舍不断的感情。”郑广荣见证了促进会的成立和发展,同时也在这儿收获了宝贵的爱情。
▲ 促进会成员在沁园餐厅聚餐
当促进会年会的时间刚定下来时,远在美国西雅图工作的梁超立马订了回国的机票。“它一号召,我就想着要飞回来了。”她动容地说,“对促进会的感情和我们对母校的感情一样,是心里不灭的热火,是一种延续。”因为工作繁忙,梁超在参加完大会之后,来不及倒时差便又要飞回美国上班。“但这是值得的!”她激动地说。
▲ 校友梁超专程从美国赶回来参加年会
现在在深圳工作的肖星宇曾是团学组织的一名骨干,四年的历练让他对学校怀着不一样的深厚感情。当年他加入的科技部刚刚创立,大家没有太多经验,许多工作都需要自己摸索着进行。组织挑战杯比赛时,他们甚至连续加班了整整一个月,每晚都熬到了凌晨一两点。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当初大家一起拼搏的模样却仍刻印在他的脑海中。“虽然大家现在都要为工作和家庭忙碌,但这个母校一旦号召,我们在共同奋斗中系结的情感纽带依然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牢固如初。”
“昨天我还回来了呢!”如今早已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的刘远涯,仍然常常会回母校走一走。毕业七年,大学期间的笔记本和工作证却依旧被他珍藏在家中,每每翻开柜子和抽屉,大学里那些青涩的回忆又重新浮现在刘远涯的眼前。他说:“促进会是一个延续感情的平台,希望这个团体能做一些代表青年的思想、活力和创新的东西,为母校做贡献。”
▲ 一对夫妻校友返校参加促进会年会
促进会年会从号召到举办,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却聚集起了上百位对母校充满怀念的校友,使人惊讶更令人感动。“我们一起度过的灿烂岁月,永远留在我记忆的箱子,不需去翻,不需去找,我们一如当昔。”时隔一年,当看到促进会这个大家庭再次团聚时,荣誉会长刘凌不禁感慨道。
不仅做公益,还要众筹餐厅
“青年校友促进会在校友们的爱中诞生,而我们的感情凝聚便催生了公益事业的萌芽。”正如荣誉会长刘凌所言,如今校友们对母校的深切感情,正汇聚成另一种力量,向着促进公益发展的目标共同“走下去”。
自2013年正式创会以来,大会就已经有了组织校友开展公益活动的想法。经过一年的筹备和商讨,公益活动正式开始。“每年组织一次公益活动已经是促进会的重要内容了。”赵一波自豪地说。今年促进会成员一行便前往了韶关南雄开展公益活动,他们准备在当地小学捐赠2间图书室。而在去年,促进会成员也在百忙之中坚持远赴清远英德慰问黄花镇贫困户,给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
▲ 促进会成员在清远英德慰问孤寡老人
▲ 促进会成员前往韶关南雄开展公益活动
“虽然做的事情很微小,但大家都很乐意。”想起促进会成员当天冒雨探访的情景,郑广荣仍十分动容,“哪怕大家都很忙,哪怕能力有限,但跟兄弟姐妹们一起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是我们最简单朴素的想法。”
在相同信念的指引下,北京分会成员也带着爱,不远万里前往青藏高原。早在2012年,音乐学院毕业的现任分会长毕姗姗便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组建了“音为爱”公益团队。当分会成立后,了解到此事的成员纷纷加入,成为了团队的主力军。每年暑假,分会成员都坚持前往青藏高原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活动,除了为学生们上特色音乐课和组建合唱团,还会对当地音乐教师开展培训。同时在空余时间,他们还会到当地驻扎的边防部队、哨所慰问演出。“我们每天白天上课,晚上演出,常常会为了备课熬到凌晨两三点。”每每想起当时情景,毕姗姗深受感动。
▲ 北京分会成员远赴西藏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活动,与当地援藏的华师校友们合影留念
除此之外,“十元捐”公益活动也是促进会汇聚青年力量的另一种呈现,它以乐捐的方式引导校友感恩母校、回馈社会。 “我们的青年校友暂时没有能力做大的捐赠,建立基金,但如果每个人都捐一点钱,慢慢积累了资金以后,就可以去做一些大的公益活动。”赵一波介绍道。
“众筹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用的概念,是以合伙的方式让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地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去做一件事情。”刘海春说道。于是,在公益活动进行的同时,众筹餐厅在青年校友的支持中孕育而生。
由校友众筹众创的“众筹餐厅”是计划在促进会指导下运营的公益项目,它不局限于餐厅模式,而是融合会议会务、文化交流、众投众创等功能,并计划把部分盈利投入促进会基金和公益事业当中。
▲ 陈观宝代表项目组介绍众筹餐厅的筹备情况
“我们要把华师精神散发出去,遍地开花。”在项目筹备组发言人说明中,丰富的华师元素成为餐厅的一大亮点:华南师大的校徽、紫荆花将被点缀在餐厅入口、餐牌甚至纸巾上,而独具华师特色的菜品和纪念品更会让踏入餐厅的校友们感到强烈的归属感。不久以后,众筹餐厅将以沉甸甸的母校烙印和历史痕迹筑造华师人情感的桥梁。
▲ 众筹餐厅名称设计初稿
“一个学校的成功与否,除了看有没有培育杰出的校友,还要看有没有培养出对他人、对母校、对社会有感恩之心的人。”促进会成员对公益活动的坚持,令校团委书记廖庆春倍感欣慰。
文案丨卢渠 叶健雯 甘恬 李津蓉
摄影丨钱双文 郑铭菲 吴贤 苏金玲
采访丨卢渠 叶健雯 甘恬 李津蓉
范菁芹 安恬 杨璐 吴柳珍
江采欣 姚宇燊 区茹茵 黄淑芳
编辑丨李子腾 郑敏
作者/通讯员:卢渠 叶健雯 甘恬 李津蓉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连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