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紫金深山老林现明末清初古炮楼
前日,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在该市紫金县黄塘镇铁嶂村营盘村小组进行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该村的守备营盘遗址内,山中密林深藏有两座明末清初的古炮楼,两座古炮楼内的木楼构件已损毁垮塌,但炮楼内四周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里面的枪眼炮眼密布,坚不可摧。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曾焕阳 通讯员叶战祥、钟仁安、黄志
前日上午,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率队前往紫金县黄塘镇最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铁嶂村营盘村进行野外考察,意外在铁嶂村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两座明末清初的古炮楼遗址。记者当天驱车上百公里跟随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野外走访,现场独家获得了这一考古发掘信息。
黄东称,据省、市文物考古人员近年考证,黄塘镇铁嶂村的“守备营盘遗址”系明、清两朝在此驻军而设,当年是朝廷用来兼制永安(原紫金县旧称)、博罗、龟善(今惠阳)等县,营盘原建有5栋营房、城墙等古建筑,由于受到长年的风雨侵蚀而多数崩毁。黄东说,在深山密林中发现的这两座古炮楼,分别位于铁嶂村的东面和西面,山中炮楼居高临下,位置险要,易守难攻。据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现场丈量,两座炮楼高约10米、炮楼里面的墙基底层长4.3米、宽3.8米,土石夯墙,炮楼石墙厚达0.6米,围墙四周遍布枪眼和炮眼,坚固无比。记者现场发现,炮楼高三层,炮楼楼顶和每层木质构件的楼棚,因受风雨侵蚀已荡然无存,但炮楼四周留有大大小小的枪眼和炮眼共38个,至今清晰可见,其中枪眼位置内宽外窄,从里面可清晰看到外面的敌情。
据铁嶂村现年81岁的老人陈作文介绍,他祖父生前讲述铁嶂村在明末清初时期最兴盛时曾住有2000多人,其中“守备营盘”驻扎有800多名由朝廷派遣下来的士兵。
“再过十几年,这条村恐怕就是空村了”,陈作文称,该村原住有黄、李、汪、张、苏、陈、朱、刘、彭、颜等10多个姓氏的村民,后来因明清营盘弃用加上近年村民举家外迁,铁嶂小山村现仅剩下5名老人常住这里。陈作文称,由于村庄边远偏僻,加上炮楼弃用上百年,周边长满杂草,炮楼周边无路可通行,所以鲜有外人知道这里建有炮楼。他从已故的祖辈得知,山上还有一处明代冶铁遗址,现场有厂房残墙、铁矿石和铁炉渣等物,但因荒废上百年,现已很难寻觅踪迹。
黄东据此分析,明清朝廷在此布防,并设置守备营盘和炮楼,有可能是朝廷为防备匪患、保护矿场和冶铸铁厂或兵工厂而兴建的,这对研究当时的“紫金铁锅”冶铁铸造历史,有一定的实物科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