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丰南龙村奏响幸福变奏曲

13.10.2014  16:40

南龙村新建成的文化广场。梁文栋 摄

  泥路变坦途,危房换新居,荒坡成广场……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陶明霞 通讯员/胡明听

  一辆辆农用车奔跑在平坦的村级公路上,成群的鹅鸭于漠阳江畔悠然自得,老人和小孩在公园般的南龙文化广场休闲健身,几位好学的村民在拥有3000多册图书的文化室里遨游书海……这是记者近日在阳东县红丰镇南龙村看到的一幕幕景象。

  南龙村是市直宣传系统挂点帮扶的贫困村。去年6月以来,市领导和扶贫单位多次到南龙村调研,摸清底细,明确发展思路,制定清晰的发展步骤。随着一批扶贫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南龙村落后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逐步成为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美丽乡村。

  凸显文化扶贫特色,建设美丽乡村

  “俗话说,‘南龙的路,地朗的渡’,南龙的路几百年来都是坑坑洼洼,下雨天出不了门。盼了一辈子,终于盼到这一天。”今年65岁的老人刘翁指着眼前的南龙大道说。这条4.5公里的村道总投资120多万元,于4月10日动工,6月底已竣工,可通往南龙村13条自然村,沿路还安装了LED路灯。“路好走了,种的番薯、花生就能及时运出去卖。”屋围自然村村民刘绍方说,修路不仅方便了村民,更为南龙村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南龙文化广场8月20日竣工,几个月以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坡地,如今已变身为富有岭南特色的公园般美景。天气晴好的晚上,每天数百人从各个自然村赶来这里休闲娱乐。每天傍晚,杜莫自然村的阿梅就来到绿树环绕、绿草如茵的文化广场,或是走一走石子路,在亭榭里休憩,或是选择一台健身器材锻炼身体。“这是城市公园才有的场景啊,没想到在我们村就有。从没想到我们村会变得这么美、这么好!”阿梅兴奋地说。

  南龙文化广场旁边,还新建了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拥有数千册图书和4台电脑的文化室,村委会办公室环境也焕然一新……南龙村逐渐建设成为凸显宣传系统文化扶贫特色的美丽乡村。

  推进“富村工程”,产业扶贫富民强村

  工作组不仅完善南龙村各项基础设施,还为村民带来“口袋里”真真切切的实惠。据介绍,去年5月以来,帮扶单位向贫困户提供约14万元生产物资,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扶贫不仅要扶物质,更要扶智力、扶技术。”工作组组长李国宝颇有感触,去年以来,帮扶单位多次举办农业和非农技能培训班,共投入资金9000元,培训人员250人次。经过培训的贫困户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去年10月,工作组协助南龙村成立阳东县红丰镇龙丰种植合作社以及南鸿淡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了500亩的南龙淡水鱼生产基地和500亩的花生种植基地,把有劳动能力的30户贫困户都吸收入合作社。“除了种花生,我还参加了村里的养猪业,又多了一项增加收入的门路。”村民卢广斌说,南龙村通过“公司+养殖大户+农户”方式发展养猪业,有40%以上在家务农的农户和80%以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其中。

  “如今,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以前村里每年只有两三户盖房子,现在,大家收入增加了,今年以来有36户盖新房,其中有15户为泥砖房改造。”南龙村党支部书记卢胜安自豪地告诉记者。

  为南龙村留下“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龙村“两委”干部就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的“火车头”。驻南龙村工作组在加强村“两委”干部班子建设上不遗余力,把村“两委”班子打造成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南龙村委会“两委”班子是今年1月换届上来的新班子。“如何让这支新上的班子成为团结协作,敢于迎难而上,充满活力的战斗团体,驻村工作组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卢胜安告诉记者,工作组建立了每周召开一次村两委干部和工作组成员参加的情况分析例会,对每周的工作计划进行安排。每一项扶贫工作的开展,工作组对村班子进行思想动员,制定倒计时工作表,督促工作落实。

  8月20日晚,南龙村文化广场迎来一场文化盛宴,吸引逾3000村民参加。“这样规模盛大的晚会,村班子组织全村党员和自然村长做好了晚会的安保、交通等工作,中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李国宝说,村干部还充分发动外出乡亲支持家乡建设,共筹得扶贫款65万,取得空前成功,“这是检验村班子执行力的一场晚会,他们的表现令人放心。

  翠竹叠影,水光山色,捷坝水乡,和乐融融。如何深化、巩固扶贫成果,进一步“”起村民的幸福感?扶贫组仍然在摸索。南龙村长令垌风景优美,耕作条件也十分优越。工作组主动走出去,结合漠阳江双捷拦河大坝重建及沿江景观环境优势,招商引资,建设南龙休闲观光农业基地。“项目一旦落户,不仅能让南龙村变成风景优美的旅游景区,还能给南龙人民留下永久的造血项目。”工作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