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名“红头巾”2日于三水辞世

03.10.2015  01:53
走过百年的雨雪风霜和历史记忆,中国最后一名“红头巾”——黄苏妹于10月2日在三水辞世,寿年105岁。

走过百年的雨雪风霜和历史记忆,中国最后一名“红头巾”——黄苏妹,今晨(2015年10月2日)于三水辞世,寿年105岁。上世纪30年代初,身怀六甲的她离开丈夫和两岁的女儿,下南洋到新加坡,做了十年的“红头巾”。自那时起,“红头巾”便是她绕不开的符号与标签。

红头巾”或许是海外华人妇女中最受尊敬和重视的群体。在上世纪初新加坡城市快速崛起之时,近六万名三水女人下南洋艰难打拼,在建筑工地上从事泥水杂工,跳砖块、搬木料等粗重体力活,为新加坡建造现代城市做出贡献。

正因如此,在新加坡的国庆游行庆典上,其中一辆花车以她们为主题,她们的故事被写进小学课本中,博物馆里专为她们塑像,甚至有以她们为原型的玩偶纪念品出售。

随着国内最后一名“红头巾”辞世,这个曾经承载了无数艰辛和荣誉的群体也渐渐走进历史。然而,她们的故事早已惊艳了时光,被我们牢牢记住。

红头巾”的来历

红头巾”是早年新加坡对当地从事建筑粗工的三水籍华侨妇女的称谓。20世纪初,三水妇女头戴鲜红头巾,漂洋过海到异域谋生。她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也为新加坡的各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逐步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尊重。“红头巾”进而成为对当时三水妇女独有的尊称,成为展现华侨妇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词。

 

(上世纪九十年代回乡省亲的红头巾 资料图片)

三水并无戴红头巾的习俗,当时在建筑业打工的三水女子为什么要头盘红头巾?关于这一点说法较多,未有定论。

有专家认为,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戴头巾是当地华人建筑女工对新环境的适应。方巾热可擦汗,冷可保暖,还可以适当保护头部免遭碎石伤到。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当时由广东到新加坡去做建筑工的,除了三水的妇女,还有花都、增城等地的华工。为了区分不同地区华工,有人提议用头巾的颜色区分。其中,客家女工在劳作时戴的是蓝色头巾,来自清远的妇女则穿着以浅蓝色为底、印有白色小圆圈波点图案的服饰,人数最多的三水姐妹则别出心裁,选择了寓意吉祥的红色。

(当年一名“红头巾”的护照)

据传,戴头巾的第一天,三水妇女的红头巾大抢眼球,有报社记者还为她们拍下照片。三水“红头巾”也在新加坡出了名。自此,工地上秩序井然,各种颜色的头巾一目了然,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女工们也从中找到身份的认同感。

红头巾”留下些什么?

直至今日,新加坡人仍对“红头巾”称颂有佳,并把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称为“红头巾精神”。而直到十多年前,这群妇女的故事才渐渐被故乡的人们提起。五年前,三水发起寻找全球红头巾的活动,仅仅征集到三十七名。

如今,随着黄苏妹老人的辞世,这一群体渐渐走进历史。然而,在新加坡街头,依然有着许多“红头巾”的印记留下。

(红头巾卡通玩偶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

(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门口,是一尊红头巾的塑像。)

(新加坡牛车水原貌馆内还原了当年红头巾的居住环境。)

黄苏妹:十年“红头巾”的一生记忆

今年9月17日,黄苏妹刚刚过完自己105岁的生日。9月30日,居住在三水沙头福利院的黄苏妹意外摔倒送往三水区人民医院治疗,腿部伤口缝合12针,后由于器官衰竭于10月2日凌晨病逝。10月3日,将在其老家(三水乐平)举办丧葬仪式。

就在105岁生日之后,黄苏妹接受了本地媒体的采访,采访中她讲述了下南洋的记忆,以下为当时的媒体报道:

这一趟行程,是“噩梦”的开始。黄苏妹说,上船时,每个人都被消毒水淋了一个通透,“就像防瘟疫一样”。受生活所迫,小女儿出生后,黄苏妹只能忍痛将她送给了当地人。此后,黄苏妹在建筑工地干起了和洋灰、搬木料、挑砖的粗重活。每天从早上7时到晚上7时,做足12个钟,三番四次从死里逃生。

身处异国、生活艰难,不少“红头巾”都选择在新加坡另嫁他人,黄苏妹的妹妹也曾劝她不要回三水了。但是黄苏妹怎么也不愿意:“屋企有老公有女儿啦。”每个月,黄苏妹都会把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寄回三水,还帮助家里人建新房。

抗日战争末期,黄苏妹毅然回国,从此再没踏上新加坡这片土地。那些她亲手参与建设的高楼大厦,那段在牛车水区的豆腐街的岁月,成为她心中一个遥远的记忆。

80多年过去,尽管双手已不如年轻时那么灵活,但戴红头巾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刻在黄苏妹的心中。黄苏妹的孙女说,小时候,奶奶很少讲起在新加坡的经历、很少会提起吃过的苦。那些从新加坡带回来的红头巾,也在家里挪作他用,无迹可寻。尽管受了一辈子的苦,但黄苏妹始终乐观积极,一辈子从来没有跟人吵过架红过脸,始终保留着三水妇女坚忍、顽强的精神。

此外,2014年,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黄苏妹老人,以下是他拍摄的照片。

 

(年过百岁的黄苏妹老人辞世前居住在三水福利院)

(当年因为意外,黄苏妹老人在工地上失去了她左手的无名指。)

承载着一个世纪的雨雪风霜和历史记忆,这位老人离开了。在朋友圈的悼文中,有人这样写道:“感恩红头巾,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感谢记录者,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老婆婆,走好;后来者,前行。

红头巾”的故事感动和激励了无数人,时光带走了她们的生命,却留下了她们的荣光与精神。

我们祝福黄苏妹老婆婆一路走好,也愿大家珍惜当下,在这个十一长假里,多多陪伴家人。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过好每一天,不求惊艳了时光,但求温暖了岁月。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佛山日报、广东电视新闻频道

图片:南方日报记者丁铨(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