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32岁“红楼门诊”下月停业 拟建第九人民医院

21.10.2015  12:23

■红楼门诊输液大厅(记者 曹雪琴 摄)

东莞时间网讯     在老莞城人心中,红楼门诊不仅是一个就医的地方,还是一个熟悉的地方,熟悉到听到它要停业的消息后,心头不免咯噔一声。十天后的11月1日,红楼门诊部将正式停业。不过,旧址将建设第九人民医院。

这里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

红楼门诊部所在地是市人民医院的旧址,里面榕树覆盖,榕树细长的触须垂下来着地生长,静静变粗,成为枝干的一部分,一批年轻医务工作者也是从这里初入职场,慢慢成为医院的骨干。后来,他们虽然随市人民医院搬迁到了万江,但时不时还会回来看看,有的只是为了在这里散散步,走走停停。这是他们出发的地方,也是许多人出生的地方。

1997年4月12日,莞城人小叶在这里出生,今年4月12日,正在东莞中学备考的她又回到红楼门诊做高考体检,“18岁生日又回到出生的地方,真是太巧了”,于是她问了妈妈当年接生医生的名字——罗淑贞,并写了张明信片,通过体检科转交给了对方,明信片上这样写道:谢谢你们让我平安地来到这个世界上,虽然身体不算很强壮,但我还是平安地长大了……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小不点,变成现在这样,真是太神奇了。”

没错,红楼门诊部比很多人年龄都长,1983年,红楼门诊部称为“小门诊”。1993年,门诊大楼落成,“小门诊”搬迁到门诊大楼,由于市人民医院一直被市民称为“红楼”医院,这个门诊一直被市民称为“红楼门诊”。

在老莞城人心中,红楼门诊不仅是一个看病就医的地方,还是一个熟悉的地方,熟悉得已经融入生活,以至于听说它要停业的消息后,许多老街坊心头咯噔一声。

街坊们对它感到不舍

在55岁的老莞城人陈阿姨眼中,以前这里很旺的,买东西的,吃大排档的,人来人往,通宵达旦。2011年,市人民医院搬迁至万江新院后,这里只留下了一个红楼门诊,人流一下子少了,当喧闹归于寂静,红楼门诊旁的四五家大排档勉强撑了一年,便都关门了。

细村社区的老居民陈伯伯也感到很不舍,“以前这里很旺的,在细村市场和医院的带动下,热热闹闹。现在,感觉整个老城区都空荡荡的,你说怎样才能让这里再旺起来啊。”

这座三层的红色外墙的建筑,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每年约有20万人次的患者来这里就诊,这里少有空调,在吊扇吱吱呀呀声中,急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一应俱全,每天几十号医务人员在这里工作,上千位患者来这里看病,附近的莞城人看病首选这里。在有专家坐诊的日子里,不少患糖尿病、高血压的老年人,为了看专家,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

不过,这些都将成为过去,再过一段时间,这座三层小楼和它对面的红色建筑将面临拆除重建。

延伸阅读

旧址将建设第九人民医院

红楼门诊将于11月1日正式停业。据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按上级部门部署,将红楼老院区和红楼门诊部的土地回收,拟用于建设第九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分院)。

根据初步规划,第九人民医院将以综合医院的标准、传染病医院的规范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拆除一部分原有建筑。该医院平时主要从事一般 疾病 的医疗救治工作,发生疫情时可腾空全部转为传染病专科医院运作。建设规模为700床位,将按照总体规划、优化利用、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建设。

停业后,原有的门急诊医务人员将分配到市人民医院的其他门诊部(万江中心门诊部、莞城第一门诊部沙地塘、东城第二门诊部)。

该负责人还介绍,红楼门诊停业后,有就诊需要的患者可到莞城文化广场对面运河邮政局旁的“市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或其他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