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震殇背后的7大疑问
6.5级地震为何伤亡如此惨重
震殇背后的7大疑问鲁甸地震导致百万人受灾 2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
震恸遇难人数增至398人
8月3日发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6.5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和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地震的惨烈相比,云南鲁甸地震的震级似乎小了很多,也“温柔”了很多。但为何这次地震仍造成了398人死亡,一百多万人受灾?是昭通处于地震带上地理位置太过特殊,还是人口过于密集?目前,救灾还有哪些难处?灾区最需要的是什么?在8月3日那个血色清晨后,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萦绕着我们。
“那种声音听起来像是在打雷。人站在那里,只觉得上下左右在剧烈摇摆。”这是灾区许多人对地震那一瞬间的共同描述。昨日,记者徒步进入震中龙头山镇看到,在狭长的河谷地带,靠近山体一侧房屋严重受损,不少房子甚至完全垮塌。记者从云南省政府应急办获悉,截至8月4日14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398人死亡。为何这次云南鲁甸地震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灾区到底需要什么?
疑问一
6.5级地震是否属于强震?
震级加一级 释放能量多30倍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防御处处长张俊伟分析,虽然这次鲁甸地震震级没有5·12汶川地震大,但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小地震。按震级大小,震级大于或等于6级地震属于强震,能造成严重破坏,此次地震的震中处于昭通—鲁甸断裂带,从历史来看,这次地震是该区域1974年以来最大的一次,也是云南14年来遭遇的最大地震。
“震级相差一级,释放的地震波能力大约相差32倍。”张俊伟说,不同震级释放的能量不是简单的数量对比,而是一种指数关系。云南省地震局的强震仪主要记录加速度,本次记录到的加速度值为948Gal,980个Gal就是一个G的加速度。将近一个G的加速度完全可以把东西抛起来,如此大的能量肯定会造成建筑物的重大破坏。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道贵说,这是云南省有数字地震记录以来的最大加速度,形象地说,如果这个值再大一点,超过1个G的话,地面上的房屋和物体会被原地位移,破坏极大。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看来,6.5级地震已经是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他解释称,相差一级的地震,能量差30多倍,因此6.5级地震要比6级地震多出10多倍的能量。
疑问二
鲁甸为何伤亡惨重?
震源浅 人口密度大 房屋不抗震
云南省地震局地震防御处处长张俊伟表示,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属浅源地震,因此地震波的衰减也比较小。第二,灾区人口密集。鲁甸县总人口39.79万人,灾区人口密度达265人/平方千米;远远高于110人/平方千米的云南平均人口密度。灾区房屋抗震性能差。震区多数民房为土石夯充墙体、土搁梁(墙抬梁)结构,甚至部分建筑为土墙加混凝土屋盖,顶上的盖板比较重,头重脚轻,抗震性能极差。尤其是土坯房抵抗横向晃动的能力较弱。当地经济水平不高,属国家级贫困县,农村房屋以砖混合土木结构为主,普遍未经抗震设防,部分房屋以夯土墙承重且老旧,抗震性能差,这是导致人员伤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震区位于乌蒙山区,岩石变形和破碎得比较厉害。民间说绳子容易在细处断,对于地块而言,发生变化时其薄弱环节也容易发生滑动和破裂,而且容易传递地震波。“灾区当地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极易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人员伤亡的增加。”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李道贵说。
疑问三
前方救援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道路不通 次生灾害频发
由于交通拥堵,记者与大批从昆明、昭通赶回灾区救援亲友的村民一起,放弃车辆选择徒步前往龙头山镇。
记者在前方看到,随着向灾区方向的深入,沿路山体滑坡也随之增多,路边甚至还有数辆被石块砸中的车辆。在距离龙头山镇龙泉中学两公里左右的路上,地震引发了巨大的山体滑坡,将道路完全阻断,大量石块和泥土滚入河中。六台挖掘机和铲车正在全力清理河道、重新铺设河岸。毫无疑问,目前救灾前线最紧要的任务是:打通生命线,打通生命线,打通生命线!
而这条极为宝贵的生命线,恰恰在一个月前就受到了严重影响。7月6日,云南昭通鲁甸县多个乡镇因为多日来的大雨,发生山洪、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中受灾较严重的就包括此次震中区域龙头山镇。正是因为受此前泥石流影响,鲁甸县城通往龙头山镇沿河村公路路段多处出现山体塌方现象,交通尚未完全恢复。加上地震影响,交通设施又有了不同程度的受损,加大了抢通道路的难度。
记者了解到,除重灾区鲁甸县以外,全市还有多条公路需要保通,抢险保通任务重,加之灾区山体地质脆弱。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三天降雨多,容易引发次生灾害,抢通进度难以保障。由于受条件所限,目前只能进行简单的抢通,道路通而不畅,加之救灾车辆多,大型货运车辆难以通行,影响救灾物资运输,抢险保通保障任务特别繁重。
在灾区现场指挥救援的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参谋长苗承祥表示:“灾情大于一切,交通部队官兵将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打通生命线。”
疑问四
此次地震有无提前预报?
提前3秒预警 人员伤亡少14%
有媒体报道称,8月3日发生的云南鲁甸地震,昆明曾提前57秒收到预警信息,昭通市区提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不少网友提出质疑,如果地震无法预测,为何会有预警信息,这条新闻靠谱吗?
记者从发出预警信息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核实了解到,昆明曾提前57秒收到预警信息,昭通市区提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的内容属实。只是,这跟预测地震是两码事。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报。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发生前告诉大家,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某个区域有地震会发生,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已经在震中发生了,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和地震波的速度差,为其它可能受到地震波及的地方发出预警。”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告诉记者。
据王暾介绍,云南昭通地震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且按照预估烈度大于3.0度的原则,触发了分布在云南昆明、云南昭通、云南丽江、四川宜宾、四川凉山、四川乐山等地的26所学校的警报。
尽管地震预警系统无法为在震中的灾区人民提前警示,但并不是说毫无意义。
“理论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此外,通过应用地震预警信息合理应对地震灾害,对预警效果范围内的高铁、输油输气管线、化工、核反应堆等危化行业安全有较大作用。”王暾说。
疑问五
后方救援怎么才能帮忙不添乱?
让出生命通道 不盲目进入灾区救援
云南省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海龙步行3个多小时到达震中龙头山镇。他告诉记者,目前龙头山镇受灾群众急需帐篷、衣服、棉被、毛毯、水等,镇里的粮食也很少。
能不能用直升机投送物资?杨海龙说,目前直升机主要用于救治伤员。
对于一些希望向灾区送爱心的社会群众,杨海龙说,个人建议大家还是留在后方,因为灾区的救援力量很充足,交通又很堵塞,“如果不是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员,建议不要前往灾区。”
杨海龙还表示,灾区有大量伤员,呼吁大家在昭通市献血。对于微信、微博号召大家在昆明也踊跃献血的呼吁,记者采访了昆明血液中心新闻发言人朱祥明。他表示,血液跨地调拨很方便,目前伤员数字仍不能最后确定,因此有可能在后期增加,届时用血量也将明显增加。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血站,昆明血液中心已经接到上级指令尽可能地多采血,做好昭通血站的后援。为此,昆明血液中心今天起将采血点从8个增加到12个,并延长工作时间。记者了解到,特别是在转移安置灾民过程中,搭建简易棚舍所需的彩条布(三色布)需求量大,市场供应紧张。
另外记者了解到,昨日中午12时,云南昆明通往昭通的昭待高速会泽收费站,抗震救灾专用通道被大量民用车辆占据,造成交通拥堵。公安部交管局在地震后已迅速启动地震应急二级响应,指导云南公安交管部门加强交通应急管理,要求云南省交警总队对昭通通往鲁甸地震灾区的公路全线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运送伤员和抗震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车辆优先通行。
呼吁群众:①请一定要让出生命通道,最好不要驾车自行前往灾区救灾;②请没有重要事情的驾驶人不要前往灾区;③没有基础避险知识的普通志愿者不要盲目进入灾区;④不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
疑问六
灾区是否会发生5到6级强余震?
6级以上余震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据央视报道,中国地震台网专家3日晚对云南昭通鲁甸县地震进行会商研判。
专家认为该地区地质地貌复杂,需预防5到6级余震及多种次生灾害。从此次地震本身的特点来看是一次北西向破裂。该地区属于深山峡谷型地貌,而且目前云南地区处于雨季,灾区居民需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云南省中强地震相对比较活跃,并且地震类型很多情况下以震群型地震出现,就是出现多次差不多大小的地震,通常5到6级,6.5级以上不多见。所以我们研判,当地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我们将密切关注5到6级的较强余震。”
8月4日,震后的第一个清晨来临的时候,中国地震局发布消息称,截至4日8时鲁甸地震已记录到411次余震。
疑问七
是否有必要全国清查地震频发地区?
人口大规模迁移不现实
这些年,地震和地质部门也都在对地震带上哪些地区不适合建房有过研究,也提出过建议,但这些建议似乎都是纸上谈兵,收效甚微。是否有必要勘测地震频发地区,之后对高危地区的群众进行大规模迁移呢?
专家认为,我国中西部在做研究,这是个普遍的问题。有必要查清地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地段,形成一个国家级别的区划图,把地震灾害强的地区标注出来,在以后的建设规划中要有意识地避开这些地区。但是像昭通这种地区,因为地质灾害可能比较严重就进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太现实。地震不像雨季年年有,地震周期很长,有时候几百年甚至千年才有一次。在没有弄清楚地震来源时,盲目地进行人口迁移在物力和财力上都不现实。
本报综合新华社、央视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