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纪委一个多月排查出村官违纪违法线索5602条

04.07.2015  11:15

  中新网广州7月3日电 (索有为 粤纪宣)中共广东省纪委官网南粤清风网3日披露,中共广东省纪委经过1个多月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违纪违法线索的集中排查,全省排查出违纪违法线索5602条,均按拟立案、初步核实、谈话函询、暂存、了结五种方式处置,其中,江门市占到1110条。

  据介绍,中共广东省纪委于4月底部署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进行集中排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黄先耀带队到3个县9个乡镇(街道)进行检查调研,加强工作指导。同时,中共广东省纪委又派出4个督导组,分赴各地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

  经过1个多月的集中排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建立基层违纪违法线索台帐,全省共排出违纪违法线索5602条,其中,江门市1110条,湛江市436条,河源市387条,阳江市366条,茂名市320条,惠州市303条,位于全省前列。

  据了解,全省各地普遍建立领导包案排查督导制度,推进案件查处。江门市委书记担任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并确立党委“一把手”挂点指导、纪委领导定点督导的工作机制;韶关、河源、惠州、肇庆、云浮和英德、佛冈市、县纪委建立领导包案督办和包片联系督导机制。部分基层党委书记主动承担排查活动的组织领导职责,深圳市龙岗街道、珠海市斗门区乾雾镇、中山市古镇镇、肇庆四会市大沙镇均由镇党委书记或党工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包案督办推动案件快速有效查办,肇庆市广宁县纪委班子成员已将7宗包案全部办结;英德市纪委认真落实班子成员包案制度,严肃查处黎溪镇湖溪村原村委会干部腐败问题,5名村干部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佛冈市纪委查处龙山镇黄塱村委会违规违法用地等问题。

  在建立排查督导制度基础上,各地纪委加强部门协调配合,试行异地交叉办案模式,大幅提高办案效率。江门市新会区统筹区纪委4个办案部门和全区14个镇(街)纪委(纪工委)共18支办案队伍,立案165宗,比去年同期增长238%;惠州市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加强与组织、农办、民政、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排查工作合力;惠州市仲恺区利用部分乡镇纪委与审计合署办公的优势,对涉农线索开展审计排查;湛江市、阳江市、云浮市新兴县和汕头市澄海、潮阳区等地试行异地交叉办案模式,提高办案效率,避免办“人情案”。

  近期,湛江市查处了遂溪县遂城镇城东社区居委会委员王某某挪用村集体征地赔偿款案,从排出线索到移交司法机关不足10天;河源市查处了和平县青州镇片田村委会原主任张某某贪污、骗取扶贫款案,并予以公开曝光;英德市纪委查处了东华镇东升村委会谢某某等人索贿和私分村集体资金案,组织110名村官旁听了法院的开庭审理。

  在排查案件的同时,各地还注重构建和完善监督制度,强化对“村官”的制约。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下围村为防止村官腐败,设立了“村民议事厅”,村务事项经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形成议题和方案后,再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商议和表决;深圳市龙岗区、中山市古镇镇将村(居)工作人员、股份公司管理人员等掌握集体资产处置权力的人员纳入出入境管理范围,参照公务人员出国(境)管理办法执行,强化监督制约;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黎冲村举行村民大会通过村民自治章程,以制度和规矩约束“村官”;江门市新会区为加强对涉农资金的管理,实行农村财务与银行联网及支票取款网络化监管,并完善涉农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