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纪委盯住微信红包是一个鲜明的信号

06.09.2014  09:36

  今日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导读:通过微信红包送礼的人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低估了反腐部门的决心和手段。运营商和金融部门可以轻易破除技术上的障碍,反腐部门更不可能容忍腐败盲区长期存在,不能放任腐败新变种野蛮生长。

  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黄树贤日前做客中纪委网站在线访谈时表示,目前少数党员干部违规行为趋于隐蔽,对利用电子商务提供微信红包、电子礼品预付卡等,今后要仔细甄别,及时查处。

  微信红包对非微信用户来说,也许是陌生事物,而中纪委已经盯住可能孳生腐败的微信红包,不由得让人叹服中纪委反腐越来越敏锐,也越来越专业。如何监控微信红包?据专家解释,只要存在交易,手机号和TD都会留下轨迹,而运营商和金融部门会配合提供数据,操作起来很像情报分析机制,首先建立模型,做数据过滤,再筛查可疑线索,找到异常支付或者交易的痕迹。换言之,如果某名官员或其家属突然收到一个很大的微信红包,就可能被盯住,继而进入中纪委的监控视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新型互联网交易形式的出现,我们的生活方式被不断刷新,与此同时,一些人也趋势而动,及时开发和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行贿受贿。这说明传统的腐败渠道由于被反腐部门严密盯着,可以作为的空间日渐萎缩,也说明一些不法分子的腐败冲动并未消停,而是不断开辟新阵地,变换新花样。从媒体曝光的送礼手段的变迁可知,从一开始直接送钱、送物,到传统的购物卡、礼品券,后来卡、券升级为电子卡券,现如今根本不用卡券,直接转换为微信红包,显然更隐蔽也更难追溯和取证。

  送礼手段推陈出新,带给人们的直接观感就是,反“四风”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持久战,更是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博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那些通过微信红包送礼的人高估了自己的智商,也低估了反腐部门的决心和手段。别以为微信红包送礼神不知鬼不觉,运营商和金融部门可以轻易破除技术上的障碍,反腐部门更不可能容忍腐败盲区长期存在,不能放任腐败新变种野蛮生长。

  可以预料,随着中纪委在微信红包、电子预付卡等方面的发力,一些人恐将继续奉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他们不是遏制腐败念头,而是转移场所,开辟送礼新渠道。无论是狡兔三窟还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要有涉及“四风”和腐败,就注定不得善终。据黄树贤透露,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1600起,处理党员干部67679人,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8365人。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总数,执纪监督的力度明显加大。

  反“四风”不是一阵风,查处违反八项规定也不会浅尝辄止。为巩固反“四风”成果,以及最大程度地遏制违规违法现象,除了从技术手段入手,还应该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民众举报。此外,应建立和完善问责机制,倒逼相关地方和部门的责任意识,严防上紧下松、犹疑观望甚至顶风作案、存心包庇等问题。反“四风”是一项系统工程,中纪委已经行动起来,其他层级的反腐部门也要行动起来,与之相关的金融、工商、运营商等部门也得闻风而动。如此一来,哪怕作风问题穿上了“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最终也会败露出来,所谓的“送礼神器”也会瘫痪。

  反“四风”的一个重要时点就是节日,绝不能让节日被腐败分子利用,日益物化、庸俗化。反“四风”也不仅仅在节日前后狠抓,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坚持、巩固和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盯住一个个具体问题,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整体转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要及时将反腐技术、手段升级换代,紧盯腐败问题的蛛丝马迹和一举一动,就能使党风正、政风新、民风淳,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