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南"三纪"教育培训班 揭腐败违纪"五种心理"

25.08.2017  07:43

连南举办“三纪”教育培训班

刘泽和现场讲解案例 揭示腐败违纪“五种心理

三江镇的东和沿陂村党支部原书记莫某,把扶贫资金视为“唐僧肉”,雁过拔毛,2011年至2015年,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农村住房改造补助资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和农村改厕补助资金等共计20960元。被侵占的45户137名群众中,大部分都是五保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员、孤儿等政府给予补助的对象。

8月23日,连南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三纪”教育培训班和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会,一些干部违纪、违法的案例被重点提及,成为课堂上的鲜活教材。连南县委书记刘泽和提出要求,将在“全县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强化问责机制,并特别强调:“一旦发现问题线索,将依纪依规进行严厉查处。

该活动邀请了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作专题辅导报告。

半年受理信访83件查处违纪线索104条

今年1-7月,全县共受理信访举报83件,同比增长29.7%,涉及乡科级干部17件、一般干部11件。其中,农村、事业单位等其他人员30件。

全县共排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104条;全县共立案审查59宗,同比增长110.7%。

今年上半年,连南信访办受理举报案件及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问题的查处等,为何会大幅上升?其中查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是关键原因。

连南纪委书记吴一民在工作通报中表示,2016年以来,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和市纪委关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部署和要求,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据了解,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全县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排查涉及扶贫领域违纪违法线索44条,其中转立案16宗,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人,给予开除党籍处分5人,移送司法机关6宗6人。

突出惩治重点 形成震慑效应

那么,如何加强查处工作力度?吴一民在会上阐述了过去两年的主要做法:

一是聚焦扶贫领域,深入开展线索排查。2016年以来,县镇两级的扶贫领域中的违纪、违法问题,被县纪委作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的“重点”,吴一民特别强调,全面动员纪检监察机关、职能部门、勤廉监督室、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力量,全面排查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二是坚持部门联动,强化协作效应。县纪委加强与公检法、行政执法等职能部门的信息共享互通,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并建立了“分组包片领导负责制”,加强县镇两级上下联动,加大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排查力度。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惩治重点。所谓“惩处重点”,主要是紧盯精准扶贫的组织落实,重点查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紧盯涉农资金管理使用,重点查处克扣挪用、雁过拔毛、优亲厚友等问题。紧盯村(居)“三资”的管理使用,重点查处损公肥私、贪污侵占等问题。

四是加大问责力度,督促责任落实。县、镇两级纪委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一查当事人的违纪违法责任,二查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三查乡镇纪委的监督责任。

五是强化警示教育,形成持续震慑。吴一民表示:“我们对发生在扶贫领域的典型案件,加大通报曝光力度,让群众知晓,让违纪者知羞,让欲伸手者知止。

■延伸

刘泽和现场讲解案例

揭示腐败违纪“五种心理

刘泽和在他的讲话中分析认为,从近年来查处案件的违纪问题来看,腐败问题主要是因为党员干部内心的腐蚀与变化,主要有“五种不良心理”在作祟,刘泽和以这些案例为教材,并作出鞭僻入里的点评,深入浅出地为与会党员干部们讲解“莫伸手、伸手必被抓”的道理,其警示意义深刻。

▶案例1

欲望过度、贪婪的心理,错判形势、侥幸的心理

三江镇东和沿陂村党支部原书记莫某,把扶贫资金视为“唐僧肉”,雁过拔毛。在2011年至2015年间,他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农村住房改造补助资金、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和农村改厕补助资金等共计20960元。其中,最小的一笔是2012年重残户王某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20元,最大的一笔是2015年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补助资金1.5万元。这些被侵占的45户137名群众中,大部分都是五保户、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员、孤儿等政府给予补助的对象。

莫某在他的忏悔材料中写道:“对照自己所犯的错误,总认为以前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也没见有追责的;总认为,自己上下关系很熟悉,没人会在这些事情上较真;总认为这么多事,不可能就检查到自己头上吧。

书记点评:“欲望过度、贪婪的心理”是腐败分子铤而走险的心理诱因,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内在因素。有的领导干部总想着利用权力捞点好处,逐步从“小贪”发展成为“大贪”,“小官大贪”“小官巨腐”层出不穷。

而“错判形势、侥幸的心理”这类想法在违纪违法领导干部中较为普遍,也颇具代表性。侥幸心理这个“心魔”吞噬了不少原本学习勤奋、工作上进、清廉自持的好干部,实在令人叹息。

▶案例2

盲目攀比、失衡的心理

连南国土系统腐败窝案的关键人物之一,连南县委原常委、县委办县政府办原主任唐某,在其身边围绕着一大帮商人、老板,出手阔绰,少则上万元,多则十万元,每逢周末便邀约这些所谓的“朋友”打麻将,过着纸醉金迷、权色交易的糜烂生活。

书记点评:一些腐败干部的蜕变,大部分都有一个“盲目攀比”“心理失衡”的过程,看到老板们住豪宅、开好车,灯红酒绿,一掷千金,攀比心理油然而生。有的羡慕别人位高权重,一旦自己进步受限,或者调离重要岗位和权力部门,便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案例3

熟视无睹、麻木的心理

2013年-2015年,县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局原局长、县市政局为了“关心下属”,做“好领导”,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先后在两个单位均以家属慰问金、节日补助、加班费、通讯费等名义,多次违规给有关人员发放补助。又如,今年县委巡察中发现,2017年1-4月期间,仍有部分乡镇的领导干部先后多次违规在村委领取各种补贴、新年上班利是。

书记点评:有的干部政治敏锐感不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意义“熟视无睹”,甚至“麻木”的心理,我行我素、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滥发补贴。就算反腐高压之下和前车之覆之下,仍有部分领导干部把这些深刻的教训当耳边风,熟视无睹,对扶贫工作不上心,工作漂浮不扎实,对纪律要求无动于衷。

▶案例4

以权谋私、交易的心理

2008年至2014年,连南汽车站原站长吴某,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收受、索取客运线路承包经营者、车站场地租赁人现金共计41.3万元。2016年11月9日,吴某被开除党籍。吴某因非法收受、索取他人现金人民币数额巨大,构成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30万元,没收犯罪所得41.3万元上缴国库。吴某在法庭公开审理时说道:“自己帮了他们,慢慢地大家成了好朋友,他们都是自愿送感谢费给我的,我没有强行索要钱财。

书记点评:个别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为别人办成了事,拿几瓶酒、收个红包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全然不想自己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又该为谁而用?

 

编辑: 李文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