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老围旧村“新”出路

18.07.2021  16:07

美丽乡是品质东莞的硬核。在乡村振兴和品质东莞的大潮下,各镇街尤其注重改善村居环境。

樟木头,一纸“乡规民约”,扭转塘吓埔“垃圾围村”困局,20多年的“垃圾村”从此成为历史;在横沥,新四油榨村“无中生有”,走内涵式乡村振兴之路,将闲置率达到九成的老围旧村,打造成为乡村文旅网红点。

乡村振兴,既融得进城市,又留得住乡愁。

近年来,东莞着力补短板,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方面下苦功使巧劲。各镇街以打造高品质环境为目标,进一步盘活旧村资源,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形成的基础优势,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对全村资产进行升级再造。

▲樟罗社区塘吓埔村

告别“垃圾围村

【塘吓埔村民小组推行“乡规民约”,规范出租屋管理,近20年“垃圾围村困局”得以解围】

被叫了20年的‘垃圾村’,我们很无奈。”10多天前,塘吓埔村一口气清理掉近60车垃圾,解决了“垃圾围村”的“老大难”问题,樟罗社区“两委”委员、塘吓埔驻村干部张金奎长舒一口气。

塘吓埔是樟木头镇的老围旧村,全村60来户、200多名户籍人口。原住村民搬离后,90%的租客都是废品收集人员,旧村常年卫生差,安全隐患严重,困恼社区管理和附近住户已久。

货车司机王先生租住塘吓埔旧村20余年,他说,治理前村内的巷子、空地、树林到处堆满废品,环境恶劣且火灾隐患大,环卫工人和收废品的租客常在“”与“”之间周旋。“以前收废品的很多,也经常清理,但清了过一段时间又有了,反正清不完。

张金奎告诉记者,塘吓埔旧村早期的租客,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随着废品收集人员越来越多,公用区域被占用,还经常焚烧泡沫、电线,村居环境越来越差,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很多务工人员搬离。

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手段,塘吓埔成了废品回收人员的聚集地,“垃圾围村”愈演愈烈。

老围旧村是人居环境整治痛点,治理难点、卫生黑点。”樟木头镇农林水务局副局长周伟智介绍,老围旧村由于早期发展较快,居住的本地人少,大多以出租为主,管理难度较大。对分布在老围旧村,以收集废品为生的外来居民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缺乏处罚依据,是治理的难点。

为改善村居环境,樟木头借乡村振兴的东风,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主抓手,通过乡规民约,加大对村民约束。其中,樟罗社区联动塘吓埔村民小组,召开股东大会,推出“出租屋管理规定”。

乡规民约”规定,村民需在7月1日前,做好出租屋内回收废品人员退租和搬离工作,并不再将出租屋租给废品回收人员,否则将暂停或扣除房东村委会和村小组的福利,用作垃圾清运费用。

居民张春祥在旧村的房子长期空置,有不少收废品的租户找他,他都不愿意以低廉的租金换取沉重的安全事故代价。张春祥告诉记者,村里每年拿出10多万元清运垃圾,这笔钱出自村集体,作为股民,等于自己也要支付这笔费用。

现在已全部清理完,以后不会有了。”乡规民约扭转“垃圾围村”困局,让塘吓埔人居环境迈上新台阶。张金奎告诉记者,目前,塘吓埔旧村城市更新项目已经立项,走上了美丽乡村建设新道路。

张金奎说,塘吓埔集体经济薄弱,2002年村集体收入仅450元/月。为了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张金奎当选村长后,整理、征用村民闲置用地,并对外招租,村集体经济逐步好转。令塘吓埔村民充满期待的是,到2025年集体土地租约到期,土地、物业将回归村集体,届时村集体年收入将增至近1000万元。

▲樟罗社区塘吓埔村

旧村“文艺复兴

【新四油榨村着力补短板,增添更多文化元素,打造成为具有东莞特色的乡村“网红打卡点”】

融得进城市,留得住乡愁。美丽乡村是品质东莞的硬核。

同样是老围旧村,横沥镇新四油榨村着力补短板,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方面下苦工、使巧劲,打造成为具有东莞特色的乡村“网红打卡点”。

新四村位于横沥镇东北面,由油榨村、小田头、小坑尾、黄塘四条自然村组成,户籍人口2366人,外来人口接近3万人,2020年村组两级总收入4010.9万元。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较遗憾的是,村里没有自然风光,没有历史人物,缺乏原生态文旅资源,我们只能‘无中生有’。”新四村党委书记周学伦介绍。

记者了解到,新四油榨村曾在1958年被洪水冲垮,房屋大多是20世纪60、70和80年代建起来的。如今,不少户籍村民已经外迁,房屋空置率近九成。为此,村里围绕老房子做文章,借鉴国内不少文创园数字化命名的思路,取名“678艺时代”,旨在通过文化创意复活旧村。

由于有着扎实的工业基础,新四油榨村一公里范围内,有5万多外来人口,且大多是20-35岁的年轻人。另外,这里靠近东莞职教城。

为了吸引年轻人,“678艺时代”坚持前卫、创新的视角,保留村落历史样貌特色文化,并融入现代创意商业业态,以文创艺术人才入驻、改造休闲特色空间为发展核心,打造现代乡村振兴的艺术综合体。

走进“678艺时代”,随处可见纸飞机、超级马里奥、飞人乔丹、魂斗罗、周星驰系列电影、赛博朋克等元素的创意墙绘。荒废的小池塘新建了创意廊道,闲置空地改造的音乐舞台,照相馆、麻将馆、小卖部、游戏厅、功夫仓等复古场景都能让游客“穿越时空”。

自今年参与“牛年留莞游牛镇”一日游后,“678艺时代”开始走红,成为横沥乃至东莞特色网红景点,高峰时期,一天近2万人前来“打卡”,让横沥沉寂多年的新四油榨村,日渐热闹起来。

无中生有”的“678艺时代”,是东莞老围旧村增添文化元素,走内涵式乡村振兴之路新的探索和尝试,为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带来活力。

▲“678艺时代”的创意涂鸦(“678艺时代”供图)

环境产业齐飞

【村容村貌大幅提升,与实体经济壮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进一步助推老围旧村形成环境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新四油榨村的探索很具代表性。”横沥镇相关负责人直言,有别于一般的旧村改造,新四油榨村“678艺时代”并非简单的旧村改造更新,也不是单纯的产业项目招引,而是一个有集体主导推进、村民深度参与、项目市场运营的新的合作模式,对全市老围旧村改造、乡村振兴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四村早期缺乏规划,导致土地零散,碎片化严重。2014年以来,新四村启动全村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统筹、整合连片闲置土地,调整出200多亩集体土地,为辖区重点企业增资扩产,优化全村产业结构奠定坚实基础。

华闽、明月、诺正、联成、伸东等企业在新四村从小做到大,以前厂房比较分散。租用厂房扩张后,另外租厂房。通过新建厂房,这些企业可以把研发、生产、销售等集中在一起,既能改善企业形象,又降低管理成本。”周学伦告诉记者。

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新增就业人口,带动新四村出租屋和商贸的繁荣,村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对新四村商业消费、休闲配套提出新的要求。

678艺时代”项目的应运而生,与实体经济的壮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为企业员工休闲消费,提供好去处。

周学伦介绍,新四油榨村“678艺时代”项目,实行“公开招股、自愿认筹、市场运营”的方式,由本村5位有家乡情怀的创始人发起招募,占股31%;全村680名村民,占股49%。最后运营团队认筹参股,占股20%。三方组成专门的“678艺时代公司”,实行村民持股不决策、专门团队进行运营,其中的项目维护、招商、运营等全权由项目团队负责。

这样一来,村民不仅有房屋统租的收入,将来还可能有入股分红。”周学伦说,在项目运维管理、店铺招引等方面向本村村民倾斜。市场化团队不仅仅是“打工的”,也是股东,其原生动力也会增强,能把“678艺时代”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确保整个项目的可持续和盈利性。

得益于这种“群策群力、全民参与、市场运营”模式,让“678艺时代”在2020年9月成立公司基础上,短短6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一期项目的房屋统租、项目设计、改造施工等流程。

按照规划,占地约255亩的新四油榨村“678艺时代”项目,除了一期文创街区,二期还将打造文创工场,三期计划开发民宿旅游等。

美丽风景”渐变“美丽经济”。在以“环境提升”为主的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下,昔日的老围旧村,不仅告别过去落后村的旧形象,更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文旅村”。

得益于村容村貌的大幅提升,新四村产业项目“风生水起”。该村正在落实大水塘村、小坑尾及村委会近5万平米厂房项目建设,满足华闽、明月、诺正、联成、伸东等企业的生产需求,进一步助推新四村形成“环境与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官仓社区客家古建筑群

资产升级再造

【环境提升看似花钱,其实红利多多,它是对所有资产的升级乃至再造】

艺术家的入驻,激活了官仓客家文化。我们正在与商家洽谈民宿与旅游。”前不久,樟木头首个村级“文艺家之家”在官仓社区启用。该镇文联主席聂艳告诉记者,这一举措,不仅为文艺爱好者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也悄然带动官仓特色旅游业发展。

樟木头是东莞唯一的纯客家镇,官仓社区客家历史悠久,保存了150多栋客家古建筑群。曾经,社区房屋老旧、客家文化生存空间不断受到侵蚀和挤压,客家古建筑群闲置多年,有的甚至倒塌。

记者了解到,官仓社区以打造特色精品社区为契机,投入2500多万元启动人居环境改造,围绕本地特色和“三家巷客家古村落”,努力打造客家文化传承集散地和新型智慧社区,一项项精准“手术”让社区旧貌换新颜。

▲官仓社区客家古建筑群

晨光融融,观音山下的官仓社区,孩童在沙池和滑梯上玩耍,校园传出朗朗书声,美景和人居交相辉映……“如今官仓社区宜居、宜业、宜游,游客多了,人气旺了,也让居民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

官仓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张小芝告诉记者,官仓社区的改造,着眼于“客家文化”的保护,也着眼于当地百姓的“生活”,并让百姓在社区改造和文化保护中受益,这是客家人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延续。

在乡村振兴和品质东莞大潮下,东莞尤为注重改善村居环境。

林村社区是塘厦镇经济高地,也是排在东莞前列的经济强村。在林村社区党委书记李喜欢看来,高品质环境,不仅在提升村民精神满意度,也以间接分红的方式,潜移默化增进村民物质获得感。

2020年下半年以来,塘厦镇掀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战”。作为全镇经济实力排名第一的社区,林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自然走在前列。但启动整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村民的思想认识。

不少干部和群众不理解,为什么花那么多钱搞环境,怕影响年底分红。还有部分老同志说,林村已经是塘厦最靓的了,为什么还要去提升。”为了凝聚思想共识,解决短期“阵痛”,李喜欢组织干部群众前往深圳和横沥、茶山、清溪等地学习取经,深层次感受人居环境的效果和意义。

在这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林村投入3亿元在道路升级、交通出行、河道整治、村容村貌方面积极探索。推进10条道路升级,建成5个停车场,重点打造农业公园项目,人居环境发生了看得见的提升,外来的考察学习团络绎不绝。

从学别人,到被人学,是林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全村上下有了新的认识:环境提升看似花钱,其实红利多多。它是对所有资产的升级乃至再造。

有形的、无形的都在升级。我们正在以环境改善为契机,抓紧培育新动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喜欢说。

文字:吴金华

摄影:吴金华

编辑:张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