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糊井盖?公众需要一颗定心丸

22.05.2015  18:35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消息称,北京多地出现“纸糊井盖”,井盖内部不含铸铁成分,全部由填充材料构成,威胁着行人的安全。记者了解到,所谓“纸糊井盖”实际上是复合材料制成,按承重能力分为不同级别,可适用于绿地、自行车道、机动车道等。按照北京相关规定,只能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中使用。(5月22日《新京报》)

复合材料井盖的问世,必须看到两个主要原因:一者,新材料新工艺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新模式下的创新产品成本低廉、更具市场适应性。二者,传统的球墨铸铁井盖被盗窃现象猖獗,客观上倒逼了复合材料井盖的出现。但是,一个需要厘清的事实是,新井盖投放市场,能否让行人走得更加踏实,如何保证路人安全,不管是生产厂家还是监管部门,必须给出明确的答案。

频繁曝出的井盖“惹事”伤人事件令复合材料井盖质量疑云密布,公众疑惑情理之中。新型井盖应用、公众情绪不安似乎成了硬币的两面,如若管理者不拿出扎实举措、给出合理解释,破碎的井盖势必碾压脆弱的民意,给公众吃一颗定心丸成为当务之急。其一,避免规定打架误伤公众。根据规定,复合井盖“按承重能力分为不同级别,可适用于绿地、自行车道、机动车道等。”而北京则要求只能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中使用。如此规定不免令公众遐想:北京相关部门是否对复合井盖质量仍存疑?往好处想,如果是为道路公共安全考虑,暂不考虑在机动车道安装复合材料井盖,管理部门也必须给出说明,否则只能让公众“疑上加疑”。

其二,复合井盖生产质量管理必须严格,偷工减料必须查处问责。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少数厂家在生产中偷工减料,与传统球墨铸铁井盖相比,复合材料井盖的缺斤短两不易被发现。”生产过程成“暗房”,井盖里藏秘密,质量难监管。破损腐蚀、凸起凹陷,这样的井盖流入市场、走上马路,无异于“马路杀手”,贻害无穷。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生产流程和规范,经过严苛的质量检验,否则新产品也会沦为老产品,迟早被市场淘汰。而质量监管部门更要拿出决心,大小厂家一视同仁,质量标准一条线,规范检查程序,给产品质量加上一道“紧箍咒”。

最后,因超负荷等外部原因出现的井盖破损亟需向公众说明,否则公众蒙在鼓里,真相同样被蒙在鼓里。需要管理者同步跟进的是,井盖安装管理不容小视,一个萝卜一个坑,绿化带上的井盖装到人行道,“鸠占鹊巢”的后果是伤害。强化日常流动管理,及时更换破损残次井盖应成为管理部门的常态,出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政府的高姿态,也才能给民众吃上定心丸。

人言微轻,民意深沉。小小的井盖也是政府管理的“反光镜”和“睛雨表”,照出的职能部门的阴晴。从井盖生产规范、质量标准、施工程序,到安全管理、立法保护,政府工作避免“浅尝辄止”,关注民生必须“事无巨细”。(长江网 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