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宁家纺从路边摊走向世界 成中国家纺发展缩影

24.08.2014  23:50

市民在现场参观。李晨韵摄

  中新网嘉兴8月24日电 (记者 汪恩民 实习生 林冠群)8月24日,十四届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在许村镇刚刚落成的海宁中国家纺城国际贸易中心一楼举行了开幕仪式。浙江省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朱伟强表示,“海宁家纺的蜕变正是中国家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海宁市许村镇被誉为中国布艺名镇,地处海宁市西端,西与余杭、临平紧紧相依,南与下沙开发区相接,是杭州至上海的必经之地。

  家纺产业是许村镇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全镇现有家纺企业920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生产窗帘布、沙发布14亿米,是全球最大的提花家纺面料生产基地。

  “家纺产业是海宁的一张重要的名片,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以来,许村镇的家纺产业蓬勃发展,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扩大群众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燕子介绍道。

  “上世纪80年代,320国道作为海宁许村镇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当年老百姓做的布没有固定的销售平台,所以就靠着在路边叫卖,形成了路边摊这样的交易地点。”朱伟强告诉记者。

  90年代,许村镇成立第一家家纺专业市场,浙江许村被面装饰布市场。随着被套的出现,被面没有了市场,于是开发了装饰布的市场,2001年市场提档升级建成了海宁中国家纺装饰城。

  “近些年来,我们立足传统优势,打造行业品牌,推动产业创新,部分家纺产品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拥有了中国布艺名镇的美名。”胡燕子回忆起过去许村镇近些年来的发展,感慨万千。

  如今,海宁家纺城国际贸易中心落成,保留传统产品交易功能的同时,还设置研发了设计中心、物流平台,及电子商务平台。“这将为海宁的市场贸易注入新的活力。”朱伟强介绍道。

  与此同时,中国美院海宁家纺研究中心项目的启动,将打通产学研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海宁家纺由制造走向创造。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起秋流到冬,春流到夏。”一曲枉凝眉,一幅“阆苑仙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刘亚带来了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金奖作品《红楼·枉凝眉》的展示,将传统经典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让与会人员为之震撼。

  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与海宁家博会相伴而生,旨在提升中国家纺原创力,真正实现由家纺制造走向创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