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组织、扩队伍、强服务 江门市妇联改革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江门市妇联始终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实施意见以及全国、省妇联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部署,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以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为根本,以深入推进妇联改革创新为切入点,通过建组织、扩队伍、强服务,推动全市妇联改革创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改革领导机构和机关职能,从源头上破题
统筹推进挂、兼职妇联干部配备。打造一支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机关干部队伍,是妇联改革的重要举措。市妇联将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妇联全面改革的“牛鼻子”,认真谋划配备工作,明确选拔标准、计划和程序,积极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以兼职干部先行先试,在各领域物色市妇联兼职副主席人员。同时,指导市(区)妇联做好兼职副主席物色工作,开平市妇联借助换届的契机,率先完成兼职副主席配备工作。借助我市“双百工程”的机会,市妇联机关选派1名正科级干部到江海区妇联挂职副主席,1名镇街党委副书记到市妇联挂任科室负责人。
调整优化机关职能。根据上级妇联机关部分内设机构的调整,市妇联积极稳妥做好内部机构整合和优化,重点强化网络和新媒体工作,加强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创新指导,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扩大家庭领域工作的职能,使各项目职责任务有机结合、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确保把资源和力量更好地集中和优化。
二、推动妇联基层组织改革,构建纵横交织的基层组织网络
全面推进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织密织牢基层组织网。通过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社区)妇联主席、若干名副主席和一定数量的执委,将过去行政村(社区)的妇代会改建成村(社区)妇联(下简称“会改联”),纵向向下延伸扎根,横向打破户籍限制,建立妇联执委会,解决基层组织薄弱环节、联系妇女群众不够广、工作力量有限等问题,打通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1325个村(社区)会改联工作在今年9月提前完成。
积极推进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补齐基层组织短板。通过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界限,将妇联的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乡镇全区域延伸,使乡镇妇联从乡镇机关走向全区域,形成以乡镇妇联为核心,乡镇辖区内各个单位、各个组织、各个领域的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和妇女工作新格局。目前全市73个镇(街)妇联已完成区域化建设。
三、壮大工作力量,依靠群众做群众工作
各界妇女代表比例大幅提升。市(区)级妇联把妇女代表、执委、常委中的各行各业优秀妇女比例分别提高到70%、40%、30%,其中执委、常委的比例在2017年执委会召开时完成,妇女代表比例将各地妇代会召开时完成,进一步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广泛性、先进性和代表性。
基层妇联执委全面扩容。坚持不唯年龄、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拘一格推选女性人才进妇联。在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和村(社区)“会改联”改革中,通过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将热爱妇女工作、群众威信高、能力强的优秀女性吸纳到基层妇联工作队伍中来,全市镇(街)、村(社区)新增妇联执委15692人,选聘兼职副主席1631人,有效解决妇联工作力量“倒金字塔”的问题。
四、拓展“妇女之家”建设领域,夯实服务妇女群众的工作阵地
加强实体“妇女儿童之家”建设。推动党群共建共享工作阵地,依托全市各基层党组织活动服务阵地、公共文化站点建立“妇女儿童之家”1325个,实现了全覆盖,让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服务。从硬件、服务上提质扩容,全力打造93个省、市级“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和3个星级“妇女儿童之家”,同时争取把示范点创建纳入2017年市政府考核工作任务清单,推动“妇女儿童之家”创建与“邑家园”社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相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
大力推进“网上妇女之家”建设。搭建江门妇联“两微一网多平台”新媒体集群,覆盖人群最高达13万人,官方微信公众号“江门女性”长期在广东省地市级妇联系统中位居榜首,今年连续五个月获评江门十大市级政务微信,平均年发布量600多篇,过百万人次浏览阅读,积极发挥对女网民正面引导、思想引领作用。推动传统工作与新媒体充分融合,把主题教育、推优评选、创新创业、帮扶助困等服务内容纳入“江门女性”推送服务,打造活动报名、维权咨询、金百合交友三个平台,建立妇联工作大数据库,把妇联工作和活动广泛通过网络直接链接到微信群众,实现线上线下“妇女之家”有机融合,让妇女群众能在网上找到妇联组织、参加妇联活动、得到妇联服务。
五、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改革成果长效化
进一步规范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和机构设置。加强与市财政局、市编办的沟通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和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镇(街)群团组织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内容。为基层妇联按照有关章程独立设置、独立开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源头推动妇女维权工作机制创新。为妇女维权提供源头机制保障,市妇联从源头上大力推动7个市(区)全面成立了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婚调委”),使妇联长期开展的婚姻调解工作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的长效机制,妇联的婚调工作将与人民调解和法院调解接轨,使妇女信访工作再升级。
六、建立健全妇联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建立直接联系妇女群众机制。完善《江门市妇联系统干部三个100%下基层联系工作制度》,建立江门市妇联干部联系基层记录卡、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妇女儿童之家”、妇联机关干部到居住地社区妇联报到等制度,明确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开展工作不少于4个月,机关干部每年到基层开展妇女工作不少于60天。创新直接联系妇女群众的工作方式。各级妇联根据工作范围、对象、内容,建立了工作联络群、社会组织骨干联系群、各类妇女群众交流群等,随时做到平时有沟通、活动有互动、问题有解决,与妇女群众的联系更密切、更直接。
二是大力推进妇女代表常任制。建立江门市妇女代表常任制度,成立妇女代表常任制工作室,制定定期接访制度,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等,要求每位妇女代表在任期内完成“五个一”的任务,即参加一次妇女代表小组活动、一次妇女群众的接访、一次义工活动、联系一批妇女群众及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或社情民情,切实将“一次性会议代表”变为履行一届职责、联系一方妇女群众的“常任制代表”。各市(区)妇联因地制宜,丰富妇女代表履职工作。例如新会区北门社区把妇女代表接待群众工作纳入“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统筹推进;恩平市开展妇女代表“一对一”助学。(江门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