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部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任绍东:让髋部骨折老人术后三小时下地,快速康复

16.12.2019  22:51

图为任绍东

在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有这样一位骨科医生,他一直热爱骨科专业,多年来持续钻研骨科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尤其关注老年髋部骨折的快速康复,不断进步。近3年来,已有100余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现术后3小时左右下地行走,最大的患者已经108岁。他长年坚持自费定期上门随访老年术后患者,使得老人术后继续安享晚年生活,受到患者及家属的称赞。他,就是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骨科主任任绍东。

患者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

12月13日,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骨科病房内,87岁的患者张奶奶正卧床休息。

她家住常平,前几天在家里摔了一跤,造成髋关节(胯部)骨折,疼痛难忍,走不了路,家属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

家属以为老人以后只能卧床,心情沉重,但骨科主任任绍东告诉他们,不用卧床,当天手术,当天就可以重新行走。

经家属同意,老人入院完善术前检查后,任绍东和团队用了20多分钟为老人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即用人工髋关节,替换掉骨折的髋关节,术后3个小时,老人便在搀扶下,下地行走了。

每天都让她下地走一走,加快恢复,再过几天就可以出院了,以后行走和以前一样。”任绍东说。

80多岁的老人骨折,术后3小时就重新下地行走,很多人对此感到吃惊。其实,这样的手术任绍东已经做了100多例,在医学上称为“老年髋部骨折超快速康复”,且3个小时下地的记录在全国尚未见到报道。

任绍东的手术对象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有好几位90多岁,最大的102岁。

有位老人姓陈,家住常平木伦上坊,身份证上显示她出生于1911年8月20日,任绍东今年还去回访过。

2012年,陈奶奶102岁时,在家里摔了一跤,造成髋关节骨折,走不了路,被家人送到了市东部中心医院。任绍东为她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老人术后第一天便可下地行走,不久便恢复了健康。

后来老人103岁、105岁、108岁(今年)时,任绍东都去她家里回访,“看到老人仍然健在,可以行走,我非常高兴,这说明我们的髋关节置换超快速恢复是很有价值的,可以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到了2017年,实现了术后3小时下地

提起老年人骨折手术,很多人会想到传统的上钢板、打钢钉固定骨折部位,但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并不了解。

任绍东介绍,老年髋部骨折又称“死亡骨折”,髋部位于腹股沟部位,俗称胯部,是躯干和腿相连的关键部位,很多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不起,精神和意志消沉,如果家属照料不到位,很快会走向生命的终点。

以往,老年人髋部骨折可以保守牵引治疗,也可以采用传统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局限性比较大,“比如保守治疗要躺几个月,可能出现股不愈合、骨头坏死、下肢静脉栓塞;打钉子的话,很多老人骨质疏松严重,骨头太脆,根本打不了钉。”任绍东说,对这部分老人最好的办法用人工造的髋关节,将骨折部位整体换掉,这也就是髋关节置换手术,这种手术方式有恢复快、流血少、疼痛少的优点,非常适合老年人。

刚开始,任绍东和团队只是摸索做这种手术,后来经过不断学习和改良手术方式和方法,技术越来越成熟,速度越来越快:2011年之前可实现术后1-2周下地,到了2016年可实现术后1-3天下地,到了2017年,实现了术后3小时下地。

如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到市东部中心医院后,可通过绿色通道完善术前检查,当天便可手术,手术平均只用20多分钟,术后3个小时便可下地走路。“目前全国能查到的资料中,大多数是术后1至5天下地,我们3个小时下地是最快的。

34年坚持上门随访

为何要追求3个小时的极限速度呢?任绍东介绍,一是尽快下地有利于肌力恢复,好得更快;二是止痛效果好;三是伤口渗血少。

老年患者是个特殊群体,手术完并不意味着医生的工作的结束。

“‘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些老人住院时,几个子女很孝顺,送吃送喝,但一回家,关心慢慢减少,生活又恢复了缺少人照顾状态,这是不利于术后恢复的。”所以,工作34年来,每一位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老人,他和团队都要在业余时间自费上门随访,“上门可以了解康复情况,也可以督促家属照顾好老人。

在上门过程中,任绍东和团队也尝遍了人情冷暖,“有一个老人术后在家里又摔了,身上很多瘀斑,我一看还需要住院检查一下,结果治疗费有困难,我说治疗费我和同事凑钱出。”任绍东说,后来子女被感动了,更好地照顾老人。

任绍东表示,他会继续保持随访的习惯,用技术和耐心,造福更多老年患者。

全媒体记者 李广/文、图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