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书展:经典书与快餐书PK,谁更受青睐?

20.08.2014  23:46
六成市民觉得“经典书更重要”,其余人认为“两者都重要”。快餐书中,网络小说、成功学最热,而经典书中名家小说、历史传记更受读者喜爱。

19日是书展最后一天,市民赶在书展闭幕前购买书籍。宋福亮 摄

  涌进阳江书展现场的众多读者中,有人钟情古典诗词、名家小说等经典作品,亦有人在心灵鸡汤、职场小说类快餐书目中流连忘返。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的阅读内容有什么变化?经典书和快餐书哪个更受读者青睐?阳江书展结束当天,记者随机采访了40名不同年龄段和行业的市民。超五成受访者“看快餐书更多”,但仅有不到两成市民认为“快餐书比经典书重要”,六成市民觉得“经典书更重要”,其余人认为“两者都重要”。快餐书中,网络小说、成功学最热,而经典书中名家小说、历史传记更受读者喜爱。

   年轻读者偏爱快餐书

  原因:轻松有趣实用性可读性更强

  《回到明朝当王爷》、《人性的弱点》、《办公室哲学》、《二号首长》……或许是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原因,网络小说、职场类书目近年逐渐火了起来。记者采访的40名市民中,23人平时更爱看快餐书,其中10人只看快餐书,5人觉得快餐书在生活中意义重大。

  快餐书的读者群中,年轻人占了较大比重。小学生庞雨桦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看漫画书,最近在读的也是一本很畅销的漫画书,“我身边的同学大部分都爱看漫画,看了这些书大家之间就有共同语言,可以讨论。”庞雨桦认为,漫画书的内容特别有意思,看的过程是一种享受。“我妈妈并不支持我看漫画书,我只有在学习之余才能看看。”庞雨桦还认为,经典读物大多内容很长,文字太多,看起来比较累,难以静下心来一本本地读完,但漫画就能很快看完。

  17岁的陈刚最喜欢看小小说,“很快就能看完,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浅显易懂,情节也很曲折,能够在课余时间让自己放松一下,缓解学业压力。”30岁的杨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平时最爱看养身保健、美食居家类书籍,她认为从中受益颇多。“这些书可读性强、能随拿随放,并且都是生活中用得着的知识。”杨女士说,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读经典,快餐书的阅读体验相对轻松,因而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并不奇怪。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市民看快餐书较经典书多,但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经典书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快餐书都是用来放松时看的,虽看得多但有印象的少。”准大学生梁同学坦言,自己读过的经典书都给自己带来较大震撼,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这样的经典,绝对拥有快餐书无法比拟的阅读体验。

   逾六成受访者认为经典书更重要

  心声:它是千锤百炼后的文化精华

  快餐书虽然畅销,但更多的阳江读者对经典书还是有种浓浓的情意。“读书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不应苛求从每本书中都一定要‘得到’什么。经典书,是经过千锤百炼后沉淀起来的文化精华,我们不能丢掉它。”公务员许先生的观点,说出了爱看经典的读者心声。事实确实如此,40名受访者中,有24人认为“经典书比快餐书更重要”,只有6人觉得“快餐书更重要”。

  20岁的陈文禹更喜欢经典读物,最近她正在看外国小说《琥珀屋》。“身边的人大多喜欢看流行的快餐书,我觉得他们缺乏独立思考,随波逐流。绝大多数快餐书,都是现在人人讨论、一年后再没有人谈论的书。读书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和品味。”她说。

  退休职工敖先生认为,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经得起时间考验,而没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无法做到这点的。敖先生说,现在社会比较浮躁,这种情况下我们对文化要有坚守的耐心,尤其是年轻人要多看经典,这对他们的成长好处多多。

  50岁的伍世飞爱读古典小说、唐诗宋词、史诗巨作,“经典著作的艺术性、趣味性很强,常读常新,读多了便会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学识、品位。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人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伍世飞认为部分漫画书涉及暴力,网络小说则大多与生活距离太远,这类快餐书应该少看。而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辨别能力不足,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加关注,正面引导他们,并经常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好书。“不一定要读大部头,可先找一些有趣的连环画让他们看,从小让他们接触较为高雅的文学,他们读书的品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他建议。

   玄幻修仙、穿越言情,青少年阅读倾向值得注意

  呼吁:可引导其读经典但不能阅读设限

  本届书展现场,许多青少年喜欢扎堆捧读玄幻恐怖、穿越言情等小说,神情兴奋。是否应该引导青少年多读经典书目?40名受访市民中,28人认为“应加以引导”,也有12人觉得“顺其自然”就好。

  23岁的梁先生刚大学毕业,对于青少年的阅读倾向,他认为应该引导,“很多小说读了就停不下来,虽然逻辑不清,但情节非常曲折离奇,容易让人沉迷其中,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喜欢看书是个好现象,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挑选,但不能随波逐流。慢慢地,青少年要形成自己的阅读兴趣,找到自己的阅读方向,去深耕,这样思想才不会原地踏步。”对于青少年喜欢看快餐书的现象,张先生认为,可以引导,但不能限制。

  林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他认为,年轻人喜欢看快餐书很正常,“当年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看的书越来越多,就分辨出哪些书写得更有意思,能够回味,自然就偏爱经典读物了。”林先生并不建议限制青少年阅读的方向。“当年我们喜欢的流行读物,现在有些已成为经典了。有时候,快餐文学和经典文学的界线并不那么明晰,随着时空变幻,是可以转化的。”他说。

  40多岁的刘老师是个书迷,每年看书的数量达100多本,既有畅销的快餐书,也有经典文学。刘老师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在快餐书上耗费太多时间,“他们经常偷偷地看,如不加以引导,他们的见识或许就停留在那里,学业也荒废了,这是非常可惜的。”“有时候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未尝不是件好事,读书也是如此。你让他专攻经典他可能厌烦,适当换换口味,经典和快餐都读一点,比较之间他自然能分清哪些书对自己作用更大了。”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邓先生认为青少年的阅读倾向值得关注,可因势利导但切忌限制或粗暴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