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广东实时监控科技经费
本报讯 记者庞彩霞 郑杨报道:近日,广东省科技厅在全国率先推行“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针对科技系统长期积累的问题,如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责任追究不到位等,制定了“一揽子”新举措。2014年,广东省超过39亿元的科技经费将被拿出来“晒太阳”,实现完全的公开透明管理。
登录正在试运行的“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广东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处长郑海涛向记者演示了一个科技项目从征集指南、立项、申报、评审,直至考核验收的全过程,每一个流程的信息都在该平台上一目了然,实时向公众公开。该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技术,有效连通国家、省、市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单位,实现涵盖科技业务全流程的“痕迹”管理,广泛接受全社会监督。在项目评审等重要风险点上,平台可实现异地评审、双盲评审、评审录像录音等功能,避免个别工作人员与专家串联。对于违反政策支持条件的项目,系统将自动进行屏蔽、拒绝处理,预防相关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违规操作的可能。“这个平台将于近期正式启用,它将与省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联通,对他们全方位、全天候开放,主动接受各部门对科技管理工作的实时监督。”郑海涛说。
权力制衡机制的健全是“阳光再造行动”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据介绍,广东省科技厅原来长期实行条块化管理,将每年2万多个科技项目分到处室,单个处室包揽从制定指南到项目验收全流程的工作,这就为权力寻租埋下了隐患。实施“阳光再造行动”后,广东科技厅将项目评审权、立项权、经费分配权、审计权等权力进行了分割,由不同部门负责,形成了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新机制。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发挥财政科研经费“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阳光再造行动”还着力引入市场机制,改革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机制。今后,广东将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思路,将原有的18个专项整合为10个左右,加大对知识创新的投入力度,并通过科技金融等市场化手段的杠杆作用放大财政资金,形成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