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筑底回暖 改革“绿芽”见效

18.07.2015  18:29

  【上半年国民经济专家系列谈四】

  作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李志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何帆

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出炉。从数据看,国民经济增速总体仍在合理区间,甚至略超市场预期,并未出现失速的危机。政策利好逐步释放,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仍然需要加快改革,保证中国经济尽快转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0%,和一季度持平。此前,主流机构普遍预测中国二季度GDP增速会较一季度继续回落至6.8%,7.0%可以说是略超市场预期。从主要指标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8%,自三月份5.6%的低点后逐月加快。基建投资、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工具等行业增加值明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10.6%,今年以来较为平稳。房地产开发同比增速虽然持续回落至4.6%,但商品房销售已初步回暖,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扭转了一季度的下降趋势,同比分别增长10%和3.9%。出口增速由负转正,6月增速至2.1%。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稳中向好,分别为50.2%和53.8%,均在荣枯线之上。从上述主要经济指标可见,当前经济虽然放缓但并未失速,仍然在合理区间,并有望筑底回暖。

经济结构调整与民生指标出现了一些逐步改善的“绿芽”。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二季度至49.5%,比去年同期高出2.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也继续领先GDP,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工业结构升级逐渐加快,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速10.5%,远高于传统制造业。受上述结构升级的影响,单位GDP能耗上半年同比下降5.9%,能耗强度下降明显。就业、收入等民生指标也较为良好,从公布的数据看,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并未因为经济放缓导致大规模失业。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和GDP增速基本同步。

一些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年初政府正式提出了“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正在形成。1-5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22.9%,注册资本增长45%。创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在6月份比年初上升了0.11%。在新增创业以及准备创业的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8.98%。此外,新技术产品如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智能电视等上半年的增速都在5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网购占比已近10%,整个上半年增速近40%。这说明,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蕴含巨大潜力,将给将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但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注意防范出现创新创业泡沫,保证新兴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对中国经济来说,利好或已增多,利空仍未走远。“三期”叠加的压力仍在,国内外的不利因素也未消失。从国际环境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虽有经济企稳迹象,但后期走势仍不明朗。受美元走强及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影响,新兴经济体的经济也不容乐观。这种背景下,我国出口回暖的趋势能否持续尚待观察。从国内看,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继续。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实体经济运行依然困难,企业利润持续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低位徘徊。同时,地方债务、高杠杆、银行坏账等金融风险也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经济能否如愿换挡加速,考验政府的定力和智慧。一方面,政府必须密切关注经济下行风险,以及下行过程中可能导致的风险集中释放,另一方面,政府也不能因经济的合理低速增长过分担心,或是或被喧闹的舆论影响,重回“上基建、松银根”的老路。推动结构性改革是保证中国经济顺利换档、持续稳定增长的唯一途径,尽管前有险滩,仍需溯游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