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蓝皮书:北上广中广州人均GDP最高福利最低
2014年广州经济蓝皮书对比“北上广”发展指出——
■新快报记者 吴璇
由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广州经济蓝皮书在对比“北上广”的发展时指出,三大城市中,虽然广州人均GDP最高,但居民实际获得的人均福利水平却低于京沪。另外,广州在反映城市经济实力的总部经济、创新能力、金融和工业制造业方面,广州都与京沪存在一定差距。
关键词 总部经济
广州与京沪差距较大,位列第四
广州经济蓝皮书比较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经济发展实力,指出目前存在的差距。总部经济方面,北京实力居全国第一,上海紧随其后,广州与京沪实力差距较大。且从动态角度看,2006—2012年间广州总部经济发展指数与京沪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且排名也从全国的第3位下降到现在的第4位,被深圳所超越。
金融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功能。三市比较,广州金融业规模只有北京、上海的1/3,占城市GDP的比重仅为6%,也不到京沪两市的一半。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广州未达“创新型国家”标线
创新能力方面广州也远逊于京沪。在创新的支撑条件上,北京无疑具有压倒性优势,无论是拥有创新机构,还是创新人才,或是人口素质结构,广州上海都远落后于北京。而在创新投入上,北京R&D投入占GDP比重高居榜首(约6%),上海次之(3%),两市这一指标均已达“创新型国家”一般为2%的标线,而广州还不足2%,与京沪差距较大。
再从创新产出看,北京、上海专利产出均遥遥领先于广州,广州专利授权量不足北京的1/2,不到上海的1/3。更为关键的是,广州专利产出的总体质量偏低,具有核心技术性质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仅为17%,明显低于京沪。
关键词 工业制造
中国制造业500强广州仅5家
工业制造业方面,从产业规模看,广州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远落后于上海,但略高于北京,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工业集中程度较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85%,而同期上海、北京分别为95%和91%,与之相关联是大型龙头企业偏少,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北京有39家,上海有23家,而广州只有5家,而在前10强中,广州竟无一家入围。
其次,从产业结构看,上海、北京重化工业比重均高于广州,其中,北京以中关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独领风骚,上海更是在汽车、宇航、钢铁、石化、重大装备等战略性领域形成了巨大优势。
关键词 经济效率
广州人均GDP高于京沪
经济效率反映了一个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其财富创造能力。从一些主要衡量指标看,广州人均GDP略高于京沪,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也好于京沪而居首位。总体上看,在三大龙头城市中,广州与上海经济效率相当,都超过北京。
在三大城市中,广州人均GDP最高,显示人均创造财富水平最高,但居民实际获得的人均福利水平(这里主要以居民收入计)却低于上海。从相对值看,京沪的福利溢出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均超过40%,而广州仅为36%,表明广州在全社会创造的经济成果中居民获得的福利占比最低。而当今发达国家创造的GDP当中,居民工资性收入一般可占到70%左右,目前广州仅为这一标线的一半左右。
蓝皮书分析,广州福利溢出率偏低,一方面暴露了国民收入分配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也与我们以外资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有关。此外,相对于京沪,广州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多数行业处于产业链低端也是原因之一。
原因分析
1 城市规模较小是直接原因
蓝皮书对目前广州经济实力偏弱的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城市规模较小是直接原因。2012年广州经济规模仅为上海的67%,为北京的75%。广州经济规模较小主要是城市规模相对较小造成的。广州人口规模仅分别为上海的54%、北京的63%,而城市建成区面积也仅为上海的63%、北京的78%。
2 国家级资源和功能配置少
在我国现行体制和背景下,来自中央的政策支持对一个城市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而三大城市中,京沪均为省级直辖市,其中北京更兼首都之优势,而广州仅为副省级城市,这种体制上的差异使广州在两个方面处于劣势。这导致广州地方可控财力较少,国家级资源和功能配置更少,目前国家唯一赋予广州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也就是“广交会”这一商务平台。
追赶策略
扶持优势产业和区域
经济蓝皮书在给广州的发展建议中指出,要尽快缩小与京沪在经济实力上的差距,必须立足于发挥广州固有的优势因素,今后,要利用市、区两级产业发展资金的放大效应,集中资源扶持汽车、商贸、物流三大优势产业稳步壮大。
同时,着力扶持广州优势区域:一是作为新城市中心的天河区,GDP第一,是服务经济最强区;二是作为现代产业基地的萝岗区,工业规模第一,是工业经济最强区;三是作为国家级新区的南沙区,是典型的政策强区;四是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增城市,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