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晒垃圾分类经验 未来绝大部分生活垃圾可避免原生填埋

08.01.2016  19:40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怿韬报道 1月9日至10日,由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主办的第一届城乡垃圾分类与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前夕,广州市城管委通报了多个和垃圾分类有关的数据,希望数据所反映的“广州经验”,能帮助到访取经的全国各地与会人员,共同解决垃圾围城问题。

每天三成生活垃圾被循环利用,不需占用土地污染空气

根据通报,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广州生活垃圾产量持续上升,目前,广州每天产生2.3万吨生活垃圾。但广州采取多种措施,应对持续增长的垃圾量。目前,广州已明确“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及全过程监管”的垃圾分类全流程处理体系。在体系明确下构建垃圾分类处理流程。针对生活垃圾中较多的低值可回收物,广州市打破了多年来垃圾分类处理只靠城管部门一家唱主角的形势,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全民动员”的基本原则,从2014年起允许社会企业参与低值可回收物收集处理工作。在社会各界的介入下,2015年广州预计全年回收约250万吨的低值可回收物,折合每天近6800吨低值可回收物被回收,每天又有超过200吨的餐饮垃圾被收运,即每天广州有超过7000吨的生活垃圾,占2.3万吨的30%被循环利用,不需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厂。既节约了垃圾处理费用,也节省填埋或焚烧垃圾所产生的空气和土壤污染。

处理设施建设如火如荼,绝大量生活垃圾避免原生填埋

近年来,广州市加大对现代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据通报,广州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资源热力电厂1座(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处理能力2000吨/日)、卫生填埋场1座(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六区)、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广州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试点项目,处理能力200吨/日),同步推进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兴丰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七区及配套工程,以及李坑综合处理厂、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朱村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等生活垃圾终处理设施建设。目前,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已开工建设;兴丰填埋场七区工程、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试点项目进入性能测试,准备投入运营;李坑综合处理厂、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增城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待上述在列的资源热力电厂全部建成,广州将拥有1.5万吨/天的垃圾焚烧能力。加上此前每天超7000吨垃圾被回收利用,广州在理想情况下有2.2万吨垃圾可避免采用最污染环境的原生填埋方式处理。

官方通报称广州“基本破解垃圾围城”,未来“危机依然存在

由于广州垃圾产量仍居高不下,官方此前一直宣传广州面临垃圾围城危机。但在1月8日广州市城管委的通报中,由于未来的处理体系已能应付现有大部分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广州政府部门罕有在通报中作出“基本破解‘垃圾围城’危机”的结论。

虽然“垃圾围城”危机被通报“基本破解”,但广州市城管委承认垃圾分类在广州推行仍有不足之处,未来仍有垃圾围城的危机。在上月城管委提交给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垃圾分类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依然不高,很多垃圾仍靠二次分拣提高投放准确率;二是垃圾日产量仍较高,未来垃圾围城危机依然存在;三是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长效机制仍需探索,环卫经费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卫监管手段单一,涉及环卫执法的力度需要加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