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结婚潮来了!那些年见证爱情的证件都长啥样?
小伙伴们,国庆“十一”小长假到了,这不仅是今年最后一个最长假期,同时也是结婚热潮!咱们一起来细数一下那些年,见证爱情的结婚证都长啥样?顺便说一声,大家都准备好礼金了么?
结婚证和结婚程序也一直在发展变化之中,比如,在1950年代,领结婚证不用证明也不收钱,独自前往也能领证。到了1980年代,单位盖章是必需过程,1990年代,一个人来也可以“通融”领证,到了现在,有些来领证的是亲友团,家长甚至连填表也帮孩子代劳了。除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结婚证,之前的结婚证都长啥样?一起来看看吧~
光绪年间的结婚证书——婚契
这是一份光绪十六年间的婚契,婚契上写明了立婚人以及结婚双方家庭以及时间信息等,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婚契上还标明了媒人的姓名。
民国时期结婚证——新古文化变更痕迹明显
这是一份民国三年的结婚证书,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置顶四字为鸾凤和谐,两侧分别有一只小天使,其余图像内容包括西方象征爱情的玫瑰以及东方的鸳鸯等等,在一张结婚证里面同时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结婚证内容书写采用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的排版方式,文书内容除了结婚夫妻对象以及时间以外还包括订婚人、证婚人、合婚人以及主婚人诗人的名字以及个人私章签证。
民国时期,社会流行的结婚证书主要是这种便条式的结婚证书,在一些地区一直长期保留使用,上图这一张就是山西汾城于民国三十年间的结婚证书。
这份结婚证书的时间为民国三十四年,这一份结婚证书以中式风格为主体,同时糅合了政治元素。证书两侧分别有龙和凤的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龙凤呈祥的寓意,同时在证书上方正中位置有民国政府国旗以及党旗。
建国初期结婚证书
这是一份1954年的结婚证书,证书的颁发机构为长沙市人民政府,证书图案为简单的画框设计,上方正中有国旗以及“囍”的图案,整体风格简洁大方。证书内容包括男女双方在遵守婚姻法前提下自愿结婚,没有了证婚人等证明人信息,相比之前的结婚证强调了法制和自主意识。
这份结婚证书式1961年的结婚证证书,结婚证书以中式风格为主,除了上方正中“囍”字以外,两边有牡丹、莲花、鸳鸯等装饰。结婚证底纹有“婚姻自由”四个大字,强调了婚姻的自主性,同时文书内容排版形式变成了从左到右的横向排版方式,才用了简化后的汉字。
七十年代的结婚证
这份结婚证登记时间为1969年,颁发机关单位为结婚双方所在人民公社,结婚证底纹文字变为“团结友爱”四字。
后七十年代至今——规范化
这是1977年的结婚证书,这份结婚证书比较简单粗糙,内容主体包括结婚双方姓名年龄信息以及法律依据等,底纹有“勤俭节约、计划生育”。在文书主体下方有工厂版画,代表当时恢复生产。
到了1986年,结婚证已经出现了证书编号以及结婚双方证件照,同时结婚证包含双方姓名以及各自出生日期信息,不再有插画以及其他装饰物。结婚证发展至此标准化以及正规化已经完善。这标志我国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以及社会不断规范化。
90年代末
上世纪90年代的结婚证,外形类似于护照,封面印有国徽,体积小巧,方便携带。
如今
2004年,结婚证变成了当今使用枣红色版本,这个版本的结婚证简单小巧便携,同时封面为皮革质地,便于保存。
愿你今生拥有此般美好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