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详细绘就生态蓝图 “美丽中国”进入操作层面

07.05.2015  11:56

(中国聚焦)中共详细绘就生态蓝图 “美丽中国”进入操作层面

新华网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刘欢 沈洋 李云路)一度对北京空气质量绝望,打算移民的外企职员张涛,最近又改变了主意。6日上午,北京阳光明媚,空气质量优。张涛在朋友圈晒了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并感慨道:“我怎么感觉最近北京空气变好了呢?”

绿色和平组织整理的数据印证了张涛的感觉:2015年前3月,北京的PM2.5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3%。

无论是个人体验还是统计数据,正在指向一个事实:在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北京市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等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的大气治理措施下,雾霾严重的华北地区,近两年来雾霾频次正在降低。

一部更加全面和具有操作性的生态治理措施日前出台。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以执政党“行动纲领”的方式,旨在通过一系列既有宏观规划又极具操作性的措施,在“破”“立”之间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介绍,这是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专题部署的第一个文件。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此次出台的《意见》,是落实十八大以来中央在生态文明顶层设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一个有着具体量化指标的行动指南。”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

意见》共9个部分35条,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并从8个方面提出30余项具体任务。

“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量化指标,《意见》的一大亮点还在于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并不只是资源环境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方方面面。”高吉喜说,譬如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等。

分析人士表示,意见当中提出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是抓住了解决环境问题的“牛鼻子”。

依据《意见》,中国将实行差别化考核,对限制、禁止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对违背科学发展要求,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的要记录在案,实行终身追责,不得转任重要职务或提拔使用,已经调离的也要问责。

“上任之初,你这个地方的森林覆盖率是多少,到离任的时候至少不能低于这个数字。”江西省婺源县县长费长辉深有体会地说,“这相当于划了一条红线,对领导干部是硬约束,时刻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森林覆盖率达73.7%,在一切围绕“经济数据指挥棒”转的时代,由于经济总量偏小,其在南昌市的考核评价中,排名始终处于下游。

“作为限制、禁止开发的乡镇,如果和其他乡镇比工业项目、比经济指标,我们肯定排名靠后。”湾里区梅岭镇镇长黄咏梅特别欢迎《意见》中有关取消GDP考核的表述。

“取消限制、禁止开发区域的GDP考核,可以调动这些区域领导干部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让他们集中精力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她说。

高吉喜认为,政绩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领导干部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真正着眼于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扭转过分注重GDP的情况。

长期过分追求GDP增速的粗放发展模式,已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一年多来取得不少成果;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有望年内出台。

“三大行动计划的先后酝酿与出台,标志着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进入了全面攻坚阶段。《意见》作为全面专题部署文件,囊括的内容更为丰富,布局更加全面长远,更具实际操作意义。”高吉喜说。

美丽中国 生态发展双赢

“中国政府在行动”之治霾篇:扫除雾霾的攻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