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交站找茬 交通文明必经之途
东莞时间网讯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网络平台上有一群自发专门给公交站点“找茬”的志愿者们,他们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发起“全民来找茬之东莞公交站台”的话题来征集东莞公交站点的槽点,至今已初步收集整理多达29处站点信息问题,内容包括了站点信息不准确、线路信息更新滞后和站牌信息缺失等。
东莞是一个移民城市,不仅人口流动性大,且以外来人口庞大。公交站牌的错误,对他们而言,造成莫大的交通困扰。要停靠的站点,在公交站牌上没有体现,以为会到达的站点,公交却不按线路牌指示走,早就取缔了的公交线路,站牌依然固执地站岗。如此种种,不说一个外地人,就算本地人,也照样要寻寻觅觅、询询问问,说不定最后仍然耽误了时间与事情。
我们常见到一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将“群众利益无小事”挂在嘴边,这样的认知态度当然令人感叹。但问题在于,这些部门负责人坐公交的体验实在是太少了。如何发现站牌错别字,如何体会出公交不走寻常路的痛苦?
即使有市民发现了问题,但是问题要得到修正,总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情。相关部门听不听得进去是值得打问号,即使听进去了,何时修改,同样是要打问号的。正如交通主管部门的回应所称,“比如玉兰中学已经更新为东莞外国语学校的情况,是否站点就应更名为东莞外国语学校需研究讨论,尤其是涉及到站点名称更改,会引发整体公交线路的配套调整,确实目前暂时没有非常明确的工作流程指引”。公交站点的更名,要经过讨论,在收集到民众意见时,还要研究。换句话说,错了,要想立马修改还是很难的,还得研究再三,讨论几圈。
程序的冗长,机制的固化,显然妨碍了东莞的自我更新自我修正能力。当然,公交站点站名线路方面的问题,错一处要修改无数处,确实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不过,一个城市的文明度不是光靠图书馆就能显示的,一个城市的现代性,也不是光有地铁就能彰显的,它所需要的,是每一个细节的严谨,每一处规划的妥贴高效,是民众出行的无忧便捷。否则,总难免出现南辕北辙,到东城却在南城就下了的尴尬。李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