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搭车炒作“青蒿素热”泼泼冷水

13.10.2015  10:31
对科学成果需要推崇,但应少一些盲从与没有技术含量的炒作。还有,媒体报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区后,景区内纪念葛洪的青蒿园即刻成为参观留影的热门景点。

原标题:给搭车炒作“青蒿素热”泼泼冷水

  对科学成果需要推崇,但应少一些盲从与没有技术含量的炒作。

  自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青蒿素”一路蹿红进入大众视野。炒作不息、战斗不止的商家们又开始各种折腾了,大有错过这个村没有这个店的架势,不借“青蒿素”之名炒作一下,誓不罢休。有媒体报道,最近,淘宝网上有卖家打出“诺贝尔奖青蒿饼农家自制艾叶青团饼,富含青蒿素”的广告,借机营销,网友因此吐槽青蒿素一夜之间成了保健品;还有屠呦呦灵感来源的古药方作者葛洪,一个纪念他与青蒿的园子,也因此被商家炒作成热门景点。我们看到知道的有这些,那些未被媒体报道的搭便车宣传还不知道有多少。看似一个诺奖带动了一场“青蒿素热”,但都是些没技术含量的小儿科行为。这样的热,真想浇一盆冷水。

  先来聊聊艾蒿饼。青蒿素却不是来自青蒿的。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物学上叫“黄花蒿”而不是“青蒿”,植物学上叫“青蒿”的植物反而不含青蒿素,这也并不表示艾蒿中也含有青蒿素。退一步说,即便艾蒿就含有青蒿素成分,但也不能等同于青蒿素的药效,因为青蒿素通过现代工艺手段,从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跨国公司瑞士罗氏有一款全球知名的抗禽流感专利药“达菲”,该药来自中草药八角的提取物,你能说吃“达菲”就等同于吃八角吗?看到网上出现推崇“青蒿枸杞鳖甲养生汤”的食疗,个人感觉也是醉了。

  关注身体健康人之常情,追求养生也是一种生活品质。为此,面对疗效良好的药品、保健品或是食品时,民众对其多些拥护,无可厚非,尤其是“青蒿素”这类经过可以科学研发,并得到全世界认同的药品,给予它更多的推崇更是必要之举。但是,对待科学研究之成果,需要的是推崇,而绝不是盲从。

  还有,媒体报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到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区后,景区内纪念葛洪的青蒿园即刻成为参观留影的热门景点。

  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任务,开始搜集相关的历代医学资料并进行实验研究,可是屡经失败。一次偶然的机会,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编著《肘后备急方》中的几句话牢牢抓住她的目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帮助屠呦呦成功发现了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

  葛洪,是我国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和贡献巨大。他在岭南第一山——博罗县罗浮山修道炼丹期间,编著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也是在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的最早教科书。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药学家受中医药启发对世界人民做成的贡献,我们为此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不应盲目自信、乐观。

  我还看到媒体报道,在据说是葛洪夫妇当时洗涤中草药的地方,景点人员还用木牌子挂起了葛洪《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载的部分药方,向游客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这让人想起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周边产品也是火得一塌糊涂,就连莫言老家破房子的砖头也活了,有人偷搬回家,希望让自己孩子也能和莫言一样。这样不靠自己努力,不脚踏实地,整天想着靠投机成功的想法,如何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