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养老地产不可急功近利
[ 摘要 ]“银发时代”背后,则是各类对于“银发经济”的需求,除了房地产公司积极向养老地产业务转型,不少保险公司甚至地方政府也开始对此产生极大兴趣。
老有所养,是中国传统追求,也是支持大家工作的动力之一,如今伴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养老压力成为社会空前关注的一大话题。
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甘连舫强调了老年人健康养老,他建议有关部门对医疗旅游、度假的服务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加快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和战略规划,既要给予养老产业在旅游项目政策上的支持,又要严控以养老产业为名义的房地产开发”。
养老地产与养老旅游是这些年兴起的概念,越来越多老人开始流行起候鸟一般的养老生活,这也给一些南方城市如海南、广西等地带来不少商机。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快,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即将迎来“银发时代”,也就是老龄人比例加大的时代,而这也意味着巨大的社会转变。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1.44亿,占人口比例10%;有房地产商估计养老地产有1万亿元市场机会。与此同时,中国养老服务的滞后也在体现,一方面养护人员专业性不够,另一方面也面临一床难求的窘况。根据民政部数据,全国各类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31833个,机构、社区等养老床位合计达到58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对比发达国家5%~7%的床铺比例仍旧较低。
“银发时代”背后,则是各类对于“银发经济”的需求,除了房地产公司积极向养老地产业务转型,不少保险公司甚至地方政府也开始对此产生极大兴趣。因为中国房地产存量巨大,去年年底库存达到了7.18亿平方米,这些存量房多数位于三四线城市或者郊区,这也引发养老地产与去库存等提法,这看起来是双赢,但背后却暴露出急功近利。养老地产并不仅仅是盘活存量房那么简单,养老地产的专业性决定这不是一揽子买卖,配套设施也与以往大众房地产不同,目前各种热情背后,一方面过于聚焦高端养老,导致高端养老床位过剩,另一方面则是各种不专业现象层出不穷。
如此看来,社会化养老仍旧面临不少挑战,开发远远跟不上实际需求。养老地产是养老产业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行业规范,另一方面也应该以服务为中心,不能也不应该仅仅作为接棒房地产的最后一程。两会委员的呼吁值得重视,但是这个时候不是政府卸包袱或者争蛋糕的时候,更应该听取专家们更多意见,以更多先进经验指导养老地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