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各级责任 全省统筹推进确保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12.08.2015  20:3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和指导工作时关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底线民生保障工作,我省不断强化各级责任,全省统筹推进,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提升社会福利服务能力,确保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各级责任,加强考核监督

  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我省坚持“五个纳入”,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孤儿保障等民生工作提高到底线民生的高度在全省统筹推进。一是将底线民生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省委、省人大、省政府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底线民生救助工作。省委、省政府将提高底线民生救助水平纳入省委常委班子和省政府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制订整改措施和目标。二是将提高底线民生水平纳入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2013年至2017年,省政府将提高底线民生水平纳入每年省的“十件民生实事”,作出承诺。今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将殡葬基本服务免费政策纳入省“十件民生实事”,逐步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均等化。三是将底线民生资金提前纳入省级财政年度预算。省政府统一制定了2014年至2017年底线民生工作发展目标,省级财政四年累计投入将达到214亿元。四是将底线民生工作目标任务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督查督办,省、市、县民政部门一把手逐级签订责任书。五是将底线民生工作情况纳入政绩考核,并强化资金绩效评价,至201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社会救助等底线民生资金绩效考评连续9年合格率都是100%。

  二、全省统筹推进,切实提高底线民生救助水平

  (一)托住底线,大幅提高救助水平。

  着力健全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制订全省城乡低保最低标准制度,在全国率先实行低保标准自然调整和分类管理机制,最低生活保障每年4月底由省政府分四类地区制定最低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60%确定,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2013年以来,全省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连年大幅度提高,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5年7月底,全省月人均城乡低保补差分别为400元、190元,分别比2012年底提高212元、88元,增幅分别为113%、86%;年人均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为8400元、6500元,分别比2012年底提高2900元、3100元,增幅分别为53%、91%;全省困难群众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年均每人次住院医疗救助标准提高到1695元,有效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提高到集中供养1240元/人/月和分散供养760元/人/月,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抓住关键,逐步完善工作机制。

  一方面,积极建立急难救助机制,筑牢民生防线。为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我省制订出台了《广东省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粤府办〔2015〕3号),各地有序推进临时救助工作。其中,珠海、佛山、惠州及东莞市已出台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实现精准救助。针对社会救助“核对难、认定难”的问题,省财政投入1700多万元,统一建设“省级集中、有限核对”的底线民生信息化核对管理系统,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公民财产信息数据,完善核对手段。同时,全省共落实购买服务资金4805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社会救助基层工作人员1626人,确保每个乡镇(街道)事有人干、责有人负,加强核对工作队伍,初步建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核对机制。

  (三)便捷群众,全面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全面铺开。全省100%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医疗救助报销程序由原来的近3个月缩短为即时补助,极大方便了困难群众看病。二是“暖心行动”成效显著。各地积极发动党员和村干部与五保对象结对帮扶,确保困难五保户日常生活专人负责、专人照料。目前,全省有45794名党员、48395名村干部参与“暖心行动”,帮扶困难五保对象89801人。三是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落实。自2011年7月1日起,对全省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和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以及城市“三无”人员去世的,由政府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至2015年7月底,珠海、韶关、河源、汕尾、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茂名、肇庆、揭阳等11个市已出台城乡居民7项殡葬基本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的实施意见。2011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全省共免费提供殡葬基本服务292718宗,免除费用3.4亿元。四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的现象不断涌现;有些地方购买社工服务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有明显进展。五是政策宣传深入人心。率先制作社会救助公益宣传片,在省级主流电视媒体和网络投放;与人民网合作,专题报道我省社会救助等底线民生工作亮点、热点,让社会救助政策家喻户晓。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省底线民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策衔接不紧,民政统筹、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运行不够顺畅。二是底线民生工作既要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又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标准的制定上有一定的难度。三是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地区底线民生财政资金支出压力较大,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省将加快出台《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强化政策衔接;切实发挥全省各级社会救助联席会议的作用,形成执行合力;完善信息化建设,提高救助精准性;继续落实好省“十件民生实事”,织密编牢“底线民生”安全网;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