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综艺导演齐聚探讨 "现象级"综艺是如何养成的

11.09.2015  18:44

  

  《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

  9月8日,由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与万象柒加壹节目基金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5秋季内容营销趋势论坛”,邀请到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夏陈安、《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极限挑战》总导演严敏、原《中国好声音》总监制陈伟等齐聚北京,对近年来大热的电视综艺节目,从行业标准、现状、创新及发展趋势上一一剖析。

   300万以上成本+超2%收视率+过亿综合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热播节目的续集外,2015年计划新推出的综艺节目,多达200余档。此前业内对现象级节目的量化和特征有不同探讨,目前最被认可的标准是:每期节目制作成本至少300万元、全国收视率超过2%及创造综合价值亿元以上。2015年“达标”的综艺节目是《中国好声音》第四季、《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以及今年新推出的户外真人秀《极限挑战》。

  夏陈安表示,现象级节目有5大构成要素:模式+团队+明星+宣发+平台,首先模式要有核心竞争力,类似“转椅子”和“撕名牌”这样能准确把握观众心理。第二制作团队很重要,欧美、韩国有些好的模式,引进到中国后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就是因为制作团队不够好。三是明星,什么样的明星,参与什么样的节目,好马配好鞍,不是明星大牌就足够,适合这个节目更重要。四是宣发,宣发越来越重要,电影、电视剧需要宣发,特别是综艺节目。最后是平台,选择在什么样的卫视平台播出也有影响。

   现状

   国外30年积累已被中国用尽

  做了25年电视的夏陈安在现场感慨,“我们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把欧美、韩国,包括日本积累了三十年的现象级模式全部都消耗得差不多了。”这位原浙江卫视总监曾亲手打造出两大现象级节目:《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中国蓝”品牌由此树立,浙江卫视排名也从之前的第九,到现在稳居全国省级卫视一线。

  继今年1月离开体制后,夏陈安从“电视人”,转型成“网络人”。他以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市公司北京文化总裁的身份,探索新的内容领域。谈及综艺节目的发展,他仍有担忧。目前四档现象级节目都是引进和借鉴国外,原因就在于缺乏原创能力。“希望中国的电视人、视频制作人能够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原创‘爆款’。当然我们学习、引进、借鉴,也是好事,能够尽快促进我们视频的发展。”同时,他强调想再找到类似于《中国好声音》和《奔跑吧兄弟》的综艺节目,难度很大。

   案例

   极限挑战》怎么成黑马的?

  今年6月开播的《极限挑战》,在播出第九期时收视率破3%,在新开播的综艺节目中属于“黑马”。节目总导演严敏认为今年真人秀节目的一个新趋势,就是引入剧情化,他将这类剧情式综艺定义为“没有预演的生活实验。

  对于是否有剧本、是不是在演戏等质疑,严敏回应:“我们有编剧,包括我也在写,但大家觉得有趣的那部分是没有编剧的,最重要的剧情是人性本身,编剧能做的,就是给一个最高游戏任务,背景、身份设定。

  “你可以选择赵云,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人,至于说赵云在真实的游戏中投靠刘备,还是投靠曹操,那是演员自己的事情。他们在我们给定压力的条件下决定了剧情最终的走向。”他认为,节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还归功于《极限挑战》的团队十分强大。“做媒体的专心做媒体,做营销的专门做营销,做内容只做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爸爸去哪儿》都三季了还能怎么玩?

  《爸爸去哪儿》已进行到第三季,作为栏目总制片人兼总导演的谢涤葵,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创新秘笈。“可能每一个时间点都要有不同的想法,针对观众不同的欣赏习惯做出一些改变。”谢涤葵说,第一季成功因为严格按照韩国的操作模式,长时间跟韩国团队沟通,包括导演组、编剧组、现场分工,都严格按照原版体系操作。为了适应中国观众,第一季唯一改动是把拍摄两天一晚,改成三天两晚,第二个改变是拍摄地点,比如古村、水乡、沙漠等等,让观众感觉新鲜。由于第一季形象太深入,谢涤葵称在第二季无论怎么做都会挨骂的情况下,他干脆甩开包袱,加强对明星的考验,增加明星参与的强度。他笑谈,后来从收视上看,这个法子带来的效果还不错。

  对于正在做的第三季,“经过前两季节目的熏陶,大家已经知道这个节目是怎么玩的,所以我们每一次拍摄都会确立一个新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设计一些环节。我们在横店做的就是穿越的主题,让各对父子穿成清代的服装,他们穿着奇装异服出现的话引起了巨大的话题和关注”。

   趋势

   网络自制节目反向影响电视

  原《中国好声音》总监制陈伟,从浙江卫视到爱奇艺操刀纯网综艺《偶滴歌神啊》,视频点击量三十天破了两亿。据统计有69%的人群在移动终端观看,并且都是90后。陈伟表示,现在网络综艺遵循“135法则”,即每一分钟一次笑点,每三分钟出现一次高潮,每五分钟出现一个悬念。他把在互联网上播出的综艺节目分为三个时代。1.0时代是电视台做好的节目,把IP卖给互联网,互联网原封不动照搬;2.0时代网络跟电视台一起生产;3.0时代是互联网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平台特点,为用户打造针对平台和媒介属性的节目,这三种模式都会这个时代里共存。

  严敏则表示“未来的趋势将是反推的过程。也就是说很多项目,并不是由电视台来发起,并不是由我们做内容的人发起,而是由做投资、做广告、做内容的人共同发起。然后反过来反推平台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

   ■ 对话《爸爸去哪儿》总导演谢涤葵

   十年经验才有“现象级团队

  新京报:你认为现象级节目标准是什么?

  谢涤葵:一个节目要成功,它可能要具备几个条件。首先要有好的平台,然后要有很新颖的形式。包括高收视率、影响力、创收、美誉度等方面,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层次,有一定的指标。但是我觉得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好的执行团队。

  新京报:《爸爸去哪儿》团队的工作状态是怎样?

  谢涤葵:前几天我跟做第一季的张亮喝酒,他很感叹,他当时觉得真人秀就是那么一拍,没想到你们这么苦,工作人员在很小的房间里面,他很有感触。其实我们并没有因为《爸爸去哪儿》是个现象级节目,就特殊对待。以前做很多节目照样也是很拼。节目形态不一样、平台不同,推出时机不一样,不是每个都那么火。我们做下个节目还是要拼命,因为不见得你做成了这个节目,下个节目就一定好。如果因为做得好,下个节目就懈怠了,肯定还是不会成功。

  新京报:在《爸爸去哪儿》之前你执导过《变形计》,《爸爸去哪儿》有没有受《变形计》的影响?

  谢涤葵:我们十年前做《晚间新闻》、民生和社会新闻,所以做情感故事这方面的东西比较擅长。经过《晚间新闻》、《变形计》、《爸爸去哪儿》我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在这方面确实积累了一点经验。当时看了韩版,觉得《爸爸去哪儿》跟《变形计》有类似的地方,但毕竟还是个综艺类节目,《变形计》是个纪实类节目,种类还是不一样的。不过拍摄时,自己的电视感觉必不可免会有一些以前的影子。

  新京报:第四季明星嘉宾的选择目前有考虑吗?

  谢涤葵:第四季现在我们还没有规划,每一季肯定都会带来不同的新鲜感。看有没有合适的明星,再从那个范围里进行挑选和沟通。第一季有个几百人的候选名单,但很多都拒绝了。到现在第三季,有主动联系我们的,也有拒绝我们的,都有。当然,标准会更高一些,名气更大,孩子更可爱啊等等,关键是孩子更可爱。(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