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 四年植树两百万亩
回赠母校一棵树
回报家乡一片林
梅江区森林围城建设工程
解放军青年林
五华梅河高速段生态景观林带工程
秋风送爽,绿叶涌动。今年是绿满梅州大行动中考年,据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有关决定,多项工作将在今年落实并完成。回首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启动至今,我市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林木蓄积量持续增加、林相不断改善,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提升。201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74.38%,活立木总蓄积5501万立方米。
四年添绿两百万亩
省市共投资8亿多元
四载耕耘,绿意晕染。从2012年至今,梅州交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在“多种树、严管护、促致富”三项核心任务,我市以四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重要抓手,完成碳汇造林工程203.4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817公里;完成封山育林135.49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189.6万亩;在建森林公园56个、湿地公园4个,完成乡村绿化美化工程770个。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等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绿色成为城市到乡村的发展底色。
为大力支持我市绿满梅州大行动,2014年,市委市政府审核通过《全面推进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实施方案》。这一被誉为我市历史上最大力度林业扶持政策正式出台,同时为我市生态建设指明了“着力创建广东生态文明示范市,实现变经济后发为生态先发”的努力方向,对梅州林业加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市林业工作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实施方案》明确,除了保证国家和省级下拨的造林资金外,从2014年起,我市采取以奖代补形式,连续5年每年新增1亿元,用于苗木基地建设、珍贵树木基地建设、森林防火、科技创新、耕山致富等项目的奖励,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绿色生态建设。
植绿护绿两头抓
森林抚育实现 “植绿见绿”
常言道,十年树木。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历来是我市重要位子,并于近年来相继实施了十万群山、绿色廊道、生态景观林带、碳汇林、美丽乡村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市造林绿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在植绿与森林之间仍有时光与管护的距离。市林业部门有关科室表示,种下去的标准树苗若要基本成林,至少需要三年的管护。
今年是绿满梅州大行动攻坚年,同样也是森林抚育的重要年。随着植绿面积不断增加,抚育任务同样在叠加。今年全市森林抚育任务178.26万亩,对近四年的植树进行了全面抚育。为保证森林抚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去冬以来,在省林业厅精心指导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各级林业部门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森林抚育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至9月28日止,已完成森林抚育面积142.99万亩,占抚育任务的80.2%。其中完成2014年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面积54.4万亩,占任务的96%、2014年度碳汇林森林抚育面积54.16万亩,占任务的94%。丰顺县和五华县的森林抚育进度走在全市前列。
“五沿”绿化 贴上梅州标签
金秋时节,各级林业部门在加强森林管护同时,已经开始谋划次年植树造林任务。兼顾植树造林和景观林带建设的“五沿”(沿路、沿水、沿江、沿线、沿城 )绿化,在每一年的实施方案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成为绿满梅州大行动的一大亮点,为梅州在全省绿化大潮中贴上了自己的标签。
市林业部门介绍,我市“五沿”绿化在巩固提升310公里景观林带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沿路、沿江、沿水、沿线等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加大管护力度,充分发挥林带的生态景观效果。同时,以乡土树种为主,以花色灌木为辅,对“五沿”周边水土流失区、矿山等整治复绿工作。据统计,我市2014年—2015年共完成507公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目前共建成生态景观林带817公里,实现生态景观林带成林成带成景观,发挥综合功能和效益。一条条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廊在梅州大地上徐徐展开。
义务植树社会参与度高
每年平均205万人次
在新一轮绿满梅州大行动中,我市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生态林认捐、认养、认种,广泛开展义务植树运动,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梅州的新高潮。企业林、党员林、巾帼林、共青林、政协和谐林、拥军林、金融生态林、读者林等各类主题生态林,相继装点梅州大地,为家乡储蓄绿色财富。 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参加义务植树年平均205万人次,年均植树585万株,尽责率达99%。
2012、2013、2014年梅州的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均位居全省前列,进入优秀等次,梅州林业工作多次受到省政府、省林业厅的肯定和表扬,多场省级造林绿化工作会先后在梅州举办。我市也多次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全省重点生态工程和林业补贴暨林木种苗工作现场会、全省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造林备耕推进会上作经验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