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推进绿色建设新模式 打造现代建造新业态

02.09.2015  10:37

■会“呼吸”的绿色摩天大楼、东莞地标性建筑——环球经贸中心 本报记者 郑志波 摄

■东莞松山湖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的3D打印建筑构件 本报记者 杨泽彬 摄

东莞时间网讯 8月25日,“第一届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论坛”在广州市举行,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同期举办。《广东省绿色建设体系研究初步成果》(以下简称《成果》)也同时出炉。

近年来,国家先后推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绿色建筑评价国家标准,要求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今年,中央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意见》和首提“五化”,绿色化成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战略任务后强调的新任务。绿色化是其他“四化”价值观的导向。推动行业科学发展、促进新的行业文化发展,“只有绿色建筑是不够的,绿色建设才是关键”。

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区,广东在绿色建筑行动中率先垂范,率先启动绿色建设研究,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之一,不断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省建科院”)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领导下积极进行“广东绿色建设体系”研究,搭建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驱动的协同服务平台,在建设全领域和全过程,全面推行广东绿色建设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

【明确目标】

构建广东绿色建设体系

早在2013年,广东省与住建部签署《关于共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就加快绿色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等展开省部合作。今年4月,广东省与住建部签订《共同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体制改革试点省建设合作协议》,其中明确提到转变传统开发建设方式,构建广东绿色建设体系。

据省住建厅厅长王芃介绍,近年来,我省将绿色建设作为统筹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转型发展、争创新优势的重要突破,由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专项课题组,开展了大量的基础调研和综合分析。

课题组的《成果》中,关于“广东绿色建设”的阐释非常丰富,例如建设对策、指标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创新市场机制等。而回到原点,我们该如何理解“广东绿色建设”的概念?

广东建科院绿色建设体系研究课题组从理论性、全面性、多层面出发,建立了“广东绿色建设”概念的多种表达方式,譬如,“广东绿色建设”是以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为理念,以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维护城乡生态安全、传承发展岭南建筑文化为立足点,以创建宜居城乡、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城乡建设模式。

据研究人员介绍,“广东绿色建设”是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化”、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从业人员行动规范、产业现代化、政府引导建设工作、宜居生态、岭南建筑等八方面在广东建设领域的具体表现,是建设领域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将引领和规范广东省内的各项城乡建设活动向节约、低碳、环保等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化。

【深化内涵】

打造绿色建设指标体系

为了进一步解构“广东绿色建设”的概念,突出概念和内涵的易识别性,研究人员初步搭建出一个多要素、可考核、可评价的“广东绿色建设”指标体系。

根据“广东绿色建设”的应用对象,绿色建设指标体系建立在一个三维立体坐标上。将绿色建设的全过程归纳为建设时序维度,将绿色建设的各领域归纳为城乡空间维度,将绿色建设的目标归纳为绿色指标维度,从而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绿色建设体系。

建设时序维度,是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划分,即规划、国土、设计、施工、运营、改造、拆除的全生命期过程,时序维度是制定绿色建设调控措施的控制节点。

城乡空间维度,则是从绿色建设的全领域进行划分,从城市、乡村、建筑、基础设施等不同空间概念构建指标体系。维度上的各节点就是指标体系指向的对象,因此,十分适用于建立绿色建设调控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各节点即为评价对象或考核对象。

绿色指标维度即绿色建设的目标维度,是从绿色建设的本质出发,考虑绿色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关负责人介绍,绿色建设有三个重要的目标,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

■专家观点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

融入“五化”综合考量

推动绿色建设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践行中央提出的“绿色化”的重要举措。

今年国家首提“五化”协同发展的理念,将绿色化和新兴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并列提出,凸现了绿色发展在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此外,还应从过去注重单体建筑向区域、城市的整体性绿色发展转变。注重整体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

开展绿色建设

要改变城乡建设模式

开展绿色建设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突破传统,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转变;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节约利用、降低污染排放、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转型升级,实现城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既要结合广东特色,还要体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宜居城乡的绿色本质,也要涵盖城乡建设。同时需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增加一系列强制性标准,指导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规划者、建设者、研究者、管理者)具体实施。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张燕平:

在城市建设和

管理中加入绿色理念

绿色建设实施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建筑领域而撇开工业化、信息化等,应将“五化”统筹整合运用,在城市建设运行和管理以及城市改造中加入绿色理念。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镔:

率先研究确立指标体系

“绿色建筑过程长、涉及部门多,需要各部门跨行业协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绿色生活方式意识,推动行业内外价值取向的转变”。对于绿色建筑指标体系,亟须一个分期的、各领域的明确目标,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技术支撑】

打造现代建设产业集群

如何实现绿色建设的深层次内涵?广东打造绿色建设的关键是技术框架和标准体系。在关键技术框架领域,涵盖了绿色规划设计技术、既有建设工程绿色改造技术、建设产业现代化技术、绿色市政技术体系等,它们互相支撑,推动绿色技术取得突破。

打造技术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构建绿色建设技术标准体系上,课题组认为建立绿色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目的,是要规范和指导工程实际中绿色建设的相关具体工作,因此以绿色建设的目标为导向,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即首先确立绿色建设的目标标准,并以此作为标准体系的最顶层,根据目标标准的要求一层一层向下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

研究者认为,对于绿色建设而言,急需制定的有4大目标标准,即《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市政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乡村评价标准》。广东将根据4项目标标准的要求,分层次建立绿色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标准建立与技术的开发,可以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从而打造覆盖全领域、全过程,建立全产业链,贯穿全生命期的广东省现代建设产业集群。

目前,广东积极部署通过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园区),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引导和支持传统建筑产业朝绿色建设方向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组织网络体系,加强技术攻关;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融合;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在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体系认为应充分发挥广东省在装饰装修、家具、家电、厨房、卫浴、绿色建材、智能家居等产业的优势,开拓港澳地区及海外(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建设市场,并配套带动家具、厨卫、智能家居等产品的成套出口。同时,努力推动新兴产业合作,促进广东在整体建造、城市绿色运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共建绿色丝绸之路。

【多规融合】

加快形成分级强制实施制度

技术成果的应用需要政策保障,绿色建设体系课题组研究认为,应通过分级强制、法律法规、部门协调、监管监控等方面形成政策体系,保障绿色建设有标准、有方向地推进。

在分级强制实施制度中,体系认为实施“广泛浅绿”的同时,建立“浅绿”的分步实施时间表,在不同阶段执行不同的绿色化水平,逐步向更绿推进。另外,建立绿色建设标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工程项目实现局部“深绿”。

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上,以现有相关法规为基本依据,制订绿色建设专项法规或管理办法。例如对于城市绿色运营,目前尚存大量空白,应明确运营管理部门和职责,利用行政手段强化城市绿色运营理念。

绿色建设涉及不同部门,研究认为,部门间应推进“多规融合”改革,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通过多部门沟通协调,实现同一城市空间实体的多专业规划协调统一;在此基础上,逐步打破部门条块分割和局限,最终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政策创新】

利用PPP模式

培养城市综合运营商

绿色建设具体到实际工程建设中如何操作,体系建议建立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绿色化制度,从规划、立项、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绿色改造等全过程把控工程绿色化实施进展。例如运营阶段规定工程项目进行定期的安全评估和绿色运营评估。此外,研究者认为应建立行政监管、考核体系,实现对建设项目全生命期的全程监控,落实发展绿色建设的目标责任制。

在政策支持上,研究认为应建立绿色建设组织保障体系,通过“多部门合作、多环节配套”形成合力。并通过土地优惠、审批优势、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给予相关产业行业红利。

通过完善“广东绿色建设”概念和内涵,研究搭建可考核评价、多要素的指标体系,明确“广东绿色建设”政策推进路径,“广东绿色建设”将区分不同使用对象的应用需求,强调目标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确保“一年见效,两年见好,三年见势”。

据省住建厅厅长王芃介绍,近年来,广东省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投融资模式在推动绿色建设发展问题上的重要性,正在筹备设立的“广东新型城镇化绿色建设发展基金”就是广东省政府为发展绿色建设事业在项目投融资模式上的一种创新。

同时据王芃介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精神,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广东正在大力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并且积极推动有实力的企业从专业承包商向城市综合运营商转变。

对此,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仕超表示,广东省在绿色建设的创新市场机制方面,以重运营的PPP模式代替以往建设型PPP模式,促进城市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为引领和适应这种转变,应建立城市绿色运营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借助PPP模式的推行,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落地实施。”他说。

对此,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丘小广表示,下一步将依托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平台优势,利用绿色设计、建材、能源等资源,助推建筑企业转型升级。

■链接

广东省绿色建设体系研究初步成果》中推进“广东绿色建设”的激励政策:

1.土地优惠

鼓励城市建设项目采用绿色建设方式开发建设,可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由国土部门会商有关部门,明确绿色建设的要求,并将其列入土地出让条件和土地出让合同,优先保障供地,并在相关政策范围内,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2.审批优势

相关部门在办理资质升级、延续,预售许可以及工程建设立项、规划报建、环评等审批环节等相关手续时,对实施绿色建设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给予优先办理。

3.财政支持

可以考虑将发展绿色建设所需要的财政补贴纳入省级预算内投资和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加大对发展绿色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对符合绿色建设相关规定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设立广东省绿色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绿色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将符合绿色建设要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纳入到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改进和完善针对绿色建设项目的金融服务,对符合绿色建设要求的工程项目,金融机构可在开发贷款利率、消费贷款利率等金融服务上给予适当优惠。

4.税收优惠

对从事绿色建设相关技术或产品的研发生产企业,优先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所收到的技术研发资金补助,符合税法规定的,可以按不征税收入处理;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依照相关规定,可以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改扩建城市建设项目,应达到绿色建设的基本要求,其增量成本可纳入固定资产投资。

5.其他优惠

优先支持绿色建设相关项目和成果参与评选科技奖、绿色建筑奖、优良样板工程奖、新技术示范工程奖、优秀勘察设计奖等奖项。鼓励各地积极开展绿色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并给予资金、税收等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