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绿色生态梦 ----广东林业创新发展硕果累累
盛夏的南粤,山河披绿,大地葱茏。
务实的广东人,敢为人先,一路追寻着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之梦。
自2008年广东确立生态立省目标,2010年“五个林业”推动转型跨越,到2012年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广东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粤东西北生机盎然,珠三角洲森林围城。
青山作证,绿水含情,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正在建造一座座绿色丰碑。
基石——造林绿化第一省成就大林业
改革开放35年来,广东8任省委书记都亲抓生态林业,率先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一直延伸着。
1985年,广东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1991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
1999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建设林业生态省。
2008年,广东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民生、文化、创新、和谐等“五个林业”,迈开了建设现代林业强省的新步伐。
2012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大林业。
2013年,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省道路,不断提高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如今的南粤大地,绿潮涌动。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由1978年的30.2%提高到58.2%,全省森林面积达984.90万公顷,森林生态效益总值达12062.80亿元,林业总产值达5595亿元,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全省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林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构建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转型——“五个林业”推动大跨越
围绕省委省政府扩内需稳外贸、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节约集约用地等战略措施,广东林业谋求转型跨越,2010年底,规划“十二五”广东林业建设思路,提出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文化林业、创新林业、和谐林业方略,用“五个”林业托起绿色广东。
生态林业致力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加快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林业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强森林经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整体生态效能。注重生态修复,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民生林业以提高惠民效益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商品用材林、竹林、种苗花卉、油茶林、珍贵树种、名特优稀经济林“六大”基地。培育木竹浆、木竹材加、木竹家具、林产化学、木本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品和油料生产加工、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培育、林产品市场流通等“十大支柱产业”。
文化林业以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为根本,推进万村绿化大行动,全省每年建成2000个林业生态文明村,到2015年建成10000个以上林业生态文明村;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抓手,加快建设城市林业。加强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传授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
创新林业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林业产权体系,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充分发挥林业体制改革的综合效益。
和谐林业重在构建平安林区,加强森林防火建设,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加强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推进森林、湿地等资源监测与评价体系建设。加强林业法制建设,完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创新执法监督方式。
决策——深化改革民生福祉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明确要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大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广东正是我省对十八大要求的回应,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广东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广东执政者正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2013年3月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带领广州军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广州人民群众在番禺区金山湖水库为美丽广东植树添绿,拉开新一轮绿化广东的大幕。
8月29日,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工作会议召开。“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将广东省建设成为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这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提出的要求,它使得新一轮绿化大行动起点更高、内容更广泛、目标也更宏大。到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森林面积分别增加到1.63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6.20亿立方米;力争森林覆盖率、森林年生长量进入全国第一梯队,单位森林蓄积量的增幅全国最大。
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这是未来10年内,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为南粤大地描绘的一幅美好“绿图”。
创新——解放生产力大智慧
广东林业改革创新却从来没有停滞过,林改,就是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8年3月,广东反复学习福建、江西改革经验,结合自有优势,创建“瞄准”机制,使“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林改“重心”从县延伸到村、户,一步到位。
在“五级书记抓林改”的高位推动下,在四会、始兴、博罗3个林改试点县探索出了“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路径和“三种类型八种模式”,核心是“均股均利”,具有广东特色的林改新路。
“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广东通过林改使1.51亿亩林地源源不断向林农输送增收的“正能量”,全省农民人均涉林收入由2009年的936.2元提高到2012年的1792.3元,增幅高达91.4%,4346万农民受益。
几年来,广东在配套改革过程中,统筹推进林改深化,注重完善各项政策机制,理顺了全省的基层林业管理机制。充分让利于民,既使参改农民得到实惠,又注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使林改后的山林充分发挥经济效应,广东“破冰”森林保险,利用财政补贴在韶关、河源、梅州、湛江、肇庆和清远6个地级市以及省属国有林场启动森林保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好效果。
广东林业产业发展多年来位居全国龙头。如何再造竞争新优势?广东林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林业创新型经济,建设林业产业大省。
主动求变,挖掘林地资源潜力做优第一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稳步推进商品用材林基地建设,为木材加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求变,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做强第二产业。广东省确立人造板、家具、木(竹)地板、林化浆纸、松香深加工等十大主导产业,培育扶持了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大变图强,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做活第三产业。广东坚持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林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址和动植物资源,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动实现由“砍树”向“看树”的根本性转变。
行动——气壮山河大会战
省委、省政府把加强林业建设和绿化广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强力度上部署造林绿化工作。全省各级林业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先后组织编制了生态景观林带、森林碳汇、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出台了建设森林生态“五大体系”、城市绿化工作、矿山复绿行动等6个配套实施方案。各地抓好相关配套规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全省上下形成了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强大合力。
通过实施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着力形成北部连绵山体森林生态屏障体系、珠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态安全体系、珠三角城市群森林绿地体系、道路林带与绿道网生态体系、沿海防护林生态安全体系,构建起全省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安全格局。
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推进,使南粤大地天蓝地绿,山青水秀,城美人和。
森林碳汇质量高。 重点加快消灭宜林荒山和改造残次林、纯松林、布局不合理桉树林的步伐,加大封山育林、抚育管护力度,着力增加森林碳汇。至2014年6月底,完成碳汇造林面积1100万亩,占森林碳汇工程总任务的73.3%。
万里景观林带美。因地制宜整合各类发展项目,统一建设23条共1万公里、805万亩生态景观林带,建成连接城乡森林系统的绿色廊道,构建高标准、高质量森林生态景观体系。至2014年6月底,已完成生态景观林带建设里程8610公里,占1万公里生态景观林带总任务的86.1%。一条条高速公路、铁路、沿海和沿江生态景观林带,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进城围城共创森。让森林进山、下乡、上路、入城、围湖、拓海,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构筑以珠江水系、沿海重要绿化带和北部连绵山体为主要框架的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全省新增建设森林公园155个、湿地公园55个;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惠州、东莞、佛山、肇庆、中山、汕头、茂名等市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动建设珠三角森林城市群。
乡村美化生态化。全面启动城郊型、农村型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构建优美宜居生态家园。全省已建设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2660个。
丰碑——共建共享美丽广东
与上一轮绿化相比,新一轮绿化的起点更高、内容更广泛、目标也更宏大,广东生态建设将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大飞跃。
“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并非一句空口号,通过多方研究与论证,广东提出了建设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的指标体系,明确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面积等量化指标,力求全省在生态建设质量、森林资源增量、生态效益总量、绿色产业总值等方面领先全国。
美丽广东蓝图已绘就,目标任务已明确。关键在于广泛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齐抓落实。
全省上下拿出了当年“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精神劲头,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共同推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深入开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广东建设成为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全国绿色生态第一省,美丽广东、幸福广东将成为全省共建共享的美好现实。(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