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马甲”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08.12.2018  15:24

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集结“志愿驿站”。

大洋网讯 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离不开所有人的参与,尤其是越来越多志愿者的加入。据悉,在广州这座友爱之城,现有注册志愿者239万人,相当于平均每6人之中,便有1位志愿者。交通要道有志愿者引导文明乘车,政务中心、图书馆有志愿者指引服务……记者走访发现,黄埔区在深化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志愿服务渗透到城区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绿马甲”。

志愿者们帮助老人。

绿马甲”上岗引导文明出行

昨日上午,在萝岗香雪牌坊及科学城广场,一群“绿马甲”现身街头,有的忙着做交通引导,有的拿着保洁工具开展卫生大清扫。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市民,引导市民文明出行,黄埔区每天组织志愿者300人次在区内32个交通路口、重点公交站点上岗。

曾被评为“中国好人”的李桂泉现任广州青年志愿协会金雁服务总队总队长、黄埔区黄埔书城志愿服务驿站站长,是这次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之一。他介绍,这次招募的对象主要为青年志愿者,为更好地规范化服务市民,每日上岗前志愿者会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从着装、言行甚至到精神状态,都有规范。志愿者在交通要道主动劝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引导乘客文明候车和乘车。

据了解,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黄埔区对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脏乱差、机动车乱停放、小广告乱张贴、行人非机动车辆乱穿行和机动车不礼让等8个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成立8个专项联合督查组,配套建立督查流程五项工作制度。这期间,也离不开志愿者的参与,他们不仅引导文明出行,还一起摆放好乱停放的单车,及时清理路面垃圾等。此外,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城市景观之中,黄埔区立足该区城市环境设计了古今传承系列、活力生态系列等具有黄埔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近期将在科学大道、香雪大道等区内主干道沿线宣传阵地上呈现。

志愿者提供帮助。

志愿服务“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据了解,为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广州至今组建了4364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志愿服务队及网络文明志愿服务队,220多支企业、行业志愿服务队,1900支市属高校、专职技校(院)、中小学校学生志愿服务队。其中,医疗、环保、交通、外事等10个领域成立行业示范性志愿服务队伍,汇聚具专业背景的志愿者12574人,近一年提供800场次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在黄埔区志愿者协会及下属各级志愿者组织现有志愿者约15000人,志愿服务队16个,志愿服务基地1个,初步形成了招募、培训、服务、管理、激励等运行机制,平均每年提供志愿服务30000小时。李桂泉便是其中一位在黄埔区远近闻名的志愿活动“领袖”,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泉叔”。李桂泉因广州亚运结缘志愿服务,起初,他带着只有10来人的队伍搞活动,怀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一路坚持下来。在他的影响下,金雁服务总队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发展到现在注册志愿者达5000多人的队伍。

做志愿服务是我人生的转折,开开心心地帮到人,生活变得有意义了。”泉叔如是说道。他的志愿团队轰轰烈烈开展活动:每月在黄埔区各街道必定上演的法律援助、义务理发等服务场景;开展社区孤寡老人及工疗站智障人士探访……还有他引以为傲的金雁小学堂和“关爱外来工集市”。在泉叔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都做起了志愿者,志愿驿站如今已成了他的第二个“”。这次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志愿者中,有不少志愿者便是他组织来的。

志愿者们打扫卫生。

黄埔区图书馆一楼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窗口志愿者服务站暖人心

去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有人提供咨询,在图书馆查询图书有人做指引,这些人性的暖心志愿服务在黄埔区的多个公共窗口单位形成常态。走进黄埔区图书馆,一楼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赫然醒目,岗位上的志愿者身着绿色马甲,只要有需求,他们就会热情的给予指引。据黄埔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志愿服务自2015年开馆起就开始有了,志愿者有上班白领,也有青年学生。

平时有固定常规服务的志愿者,图书馆搞活动时也会临时招募志愿者,寒暑假学生志愿者较多。”据介绍,每天图书馆的平均人流量达到7000多人次,这些志愿者为市民提供阅读引导、参与图书整理归类、为活动做义务讲解等服务。享受到人性化服务的市民,也积极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据悉,仅今年1月至11月,该图书馆志愿服务站就有900余志愿者参与服务。

记者走访发现,在黄埔区的政务服务中心,也有暖人心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提供便民服务。为前来办事的市民提供排队取号、咨询引导、打字复印、帮办导办、矛盾调处等服务,解决群众办事难的困扰。据该区行政服务管理中心相关人员介绍,在服务大厅的显著位置共设有4处志愿服务站,多举措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如在“一窗”综合式咨询台设置“学雷锋服务站”,积极推行帮办导办服务、精准服务、延时服务,让办事者少跑腿。据介绍,每天约有3600多人前来该中心办事,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会轮流参与志愿服务,共同创建文明服务窗口。

撰文信时记者李丹

摄影信时记者叶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