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缅怀抗战老兵 绿色祭扫追忆平民英雄
●本报记者 李跃
有一群人,他们少小离家,抛头颅洒热血为国而战;他们荣归故里,却在历史与时代的沧桑中悄然离去。他们就是抗战老兵。清明节前夕,我市不少市民通过扫墓、网上祭拜等方式缅怀这些已逝的英烈。
老兵家属缅怀抗战历史
今年90岁的姜秀芬,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她是抗战老兵张中英的妻子,江苏海安人。1948年张中英随部队驻扎在她家,两人相识、结婚。说起丈夫,姜秀芬如此评价:“他不怕苦,什么都肯干。为抗战,无所畏惧。”
据姜秀芬介绍,因为家里贫困,张中英14岁就投奔到当兵的哥哥张中强队伍中,一直追随李振的65军直至1949年李振率部起义。他曾任65军163师489团1营3连上尉连长,在粤北抗战中负伤。因为字写得好,被李振留在身边做文书。姜秀芬说:“19岁我和他结婚后一直随军,1950年我们才回到了兴宁。一路相伴,什么苦都吃过了。2012年,他走了,享年89岁。”姜秀芬止不住对丈夫的思念,在思念中缅怀丈夫的英容笑貌和他一生鲜为人知的抗战史。
叙往事、寄哀思,缅怀抗战老兵,这是除了扫墓祭拜外,多数已逝抗战老兵家属祭奠的主要方式。“每逢这时节,父亲跟我们讲述他们抗战的事迹,教我们做人道理的点点滴滴总是特别容易涌上心头。”我市抗战老兵钟云光的儿子如是说。
绿色祭扫追忆平民英雄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我市不少热心人士和志愿者开展了“网络祭奠,让爱触手可及”的绿色祭扫活动,悼念我市已归队的抗战老兵。
记者打开梅州在线网页,34位已逝的梅州抗战老兵图像便出现在眼前。随意选取一位点击进入,可看到老兵的基本资料、军衔、抗战经历和归队时间,下方可以选择献花、点烛、上香和祭酒等祭奠方式,还可留言寄语。“自4月2日网站完善开放后,现今的点击量已超过7万人次。”梅州在线网页负责人丘子彬说,当初开通网络祭奠,主要考虑到我市老兵比较分散,市民前去扫墓并不一定都能实现,而设置网页进行绿色祭扫,能够方便有意祭拜的上班族。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梅州在线开展了绿色祭扫页面外,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和兴宁信息港也在其网站开通了“追思堂”供市民祭拜留言。梅州市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市民通过这样的途径去纪念抗战老兵,没有他们过去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希望大家不要忘记他们。”